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话 第二十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第二十讲各位听众!十善业道经中,关于十善的利益,今天讲到:丙字下第九段、不嗔(音琛ㄔㄣ)恚(音惠ㄏㄨㄟˋ)的利益。什么叫做嗔恚呢?嗔、是贪、嗔、痴三毒之第二。嗔者、暴怒。一般的说来,就是发脾气,耳红面赤,大声吼叫,这都是嗔的表情。恚、是恚恨。好像是遇到了不能忍受的逆境,又不能,或者是不敢表现在面孔上,只好怀恨在心,待机报复,叫做恚。嗔、恨、恼、害,这一类的恶心,在唯识学上都有严格的分别,这里为求大家容易懂得,所以避免不讲。人们为了不顺耳的逆言,或者不如意的逆境,容易引发嗔恚。嗔恚心发起来,往往失去了理智,而杀人放火的大恶,都可以干得出。所以佛经上有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的严重警告。普贤菩萨在华严经上也曾说过:我不见菩萨,于他菩萨起嗔心者。这意思就是说:菩萨的发心是广大的,慈悲的。菩萨视一切众生如自己,一切众生中,已发心者固然是现在的菩萨;未发心者也是未来的菩萨。所以菩萨的心眼儿里,没有一个,不是菩萨。因此、菩萨不管遇到任何的逆境,他于任何人不会动嗔恨心的。菩萨的修养,菩萨的伟大,我们在这两句话上可以完全看得出。嗔心的生起,既有杀人放火的后患,所以学佛的人,应当远离嗔恚。因此、十善业道经上说: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佛陀次于若离贪欲之后,告诉娑竭罗龙王说:龙王!修学佛法的人,如果能够远离嗔、恚,就可以获得八种喜悦心法。喜、悦、是心理上的愉快;嗔、恚,是心理上的病态。喜、悦、和嗔、恚,是敌体相反的。既已远离了嗔、恚,当然应该获得八种喜、悦。君子之道长,小人之道消,这才是天演的公例。现在让我将八种喜悦法,一一的解释在下面:一、无损恼心。损、就是破坏。恼、就是使人心理上苦闷、难受。人与人之间,都如甲方对乙方有了仇恨,心理上动了嗔恚,因此、就处心积虑,设法来破坏乙方,使乙方遭遇到财产或生命的损失,让乙方寝食不安。发菩提心的菩萨,视他人和自己一样,可谓远离嗔恨而冤亲平等,所以于任何人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嗔、恚的解释,已在前面讲过。若离嗔、恚的嗔,恚,可算是潜(音钱ㄑㄧㄢˊ)在的本体;这里的嗔、恚,应该指为发现于身口的行为,也就是嗔、恚的能,在佛法叫做用。摄用归体,则潜藏于内心;依体起用,则表现于动作,嗔、恚的体,既已远离,当然不会有嗔、恚的暴恶行为。三、无诤讼心。对于事实,或理论的辩论,叫做诤;在事实上如产权之类的争执,惟凭辩论不得解决,不得不求直于官厅-如现在的法院,叫做讼。嗔、恚心大的人,欢喜打官司,这是必然的事。可是劳民丧财,费时失业,打官事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孔夫子曾经说过:听讼!吾人由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孔夫子以为评判曲直,他与别人并没什么两样,他的长处在消灭民间诤讼的起因。可是消弭(音米ㄇㄧˇ)民间诤讼的起因,不仅是饥有食,寒有衣,抑制强梁,扶持弱小而已。因为劣根性的众生,好争是他们的天性,他能无风三尺浪的妄生是非。所以佛法求得根本的解决,必得要远离嗔、恚,才能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柔者温柔。和者和平。质者质朴。直者正直。温柔敦厚,质朴而不虚伪,正直而不邪曲,这是人类中最善良的人,也是人类中最真实的人。要侦察人类中的君子与小人,可以拿真实和虚伪来做标准。生性质朴,说话做事,是、就说是,非、就说非,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分毫不加文饰,更不会渲染,虽说是,质胜文,近于野,然而人类的本性,却还存在著一分。现在社会上,玩弄手段,以曲成他的虚伪,以达到他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十善业道经简介 >十善业道经目录 > 讲话 第二十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