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讲话 第二十讲
名利的目的,犹强调自以为是的人,也不知道几多,说起来真够痛心的。温柔敦厚,的确是人类的美德。但也有人说:这是无用的别名。目前的世界,惟有刚硬,才得生存。你存著一分忍让,你的敌人,正好前进一分。你的敌人,绝不会因你的忍让而也对你忍让,你尽量的忍让,那就不啻(音悌ㄊㄧˋ)在协助你敌人的成功。都如、民主世界,对铁幕国家的忍让,是最好的比例。然而在佛言佛,我以为学佛的人,还是应当忍让的。法华经上八岁龙女的信条,就是慈悲仁让,志意和雅。如其不然,那、佛陀在过去世中,割肉喂鹰,舍身喂虎,都是多余的。因为学佛的人,应该远离嗔、恚,远离了嗔、恚,忍让是自然的现象。向下讲第五: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第五中的圣者,可以指阿罗汉以上的圣人。能与一切众生之乐叫做慈。第七中,身体上的相好,端庄而严丽,叫做身相端严。第八中的和忍,是慈和忍辱。梵者清净,梵世、除大梵天外,清净的世界,都可以称梵世。五、六、七、八的四种中,有三重(音虫ㄔㄨㄥˊ)因果,是那三种呢?五中得圣者慈心为因,第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为果。五、六为因,第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为果。第八、和忍为因,速生梵世为果。因为慈字的定义,就是与一切众生之乐。既得了圣人的慈心,当然以利益众生,安乐众生为前提。既然得到圣者慈心,而利安众生,则身体上的相好端严,也是当然的酬报。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金刚经上说:知一切法,得成于忍。忍辱多福,这是必然的因果。所以第八中以和忍故,得生梵世。和忍是因,得生梵世是果。这是说:远离了嗔恚,可以获得的八种好处。经上又说: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无碍心,观者无厌。上文说的是远离嗔、恚,在有漏世间获得的好处。假如将远离嗔、恚,引生的功德,都回向于无漏,而为佛果上的庄严时,则这一位远离嗔、恚的菩萨,将来成佛以后,更能获得无障碍的心。无障碍者,佛心犹如虚空,无所不容,所谓心包太虚,是周沙界。佛心既无所不包,则人我一体,或者人我两忘,也是不期然而然的事。不要说是佛心吧!一个大善知识的心,有时对于小人,也不免生气,但过去了就算了。小人怀恨于他人,则非报复而后,不得甘心。所以怀有嗔、恚心的小人,走到那里都使人骇怕。佛已断尽嗔、恚,所以观看佛的相好,只感到百看不厌,不会有满足之想的,这叫观者无厌。某大寺里,弥勒菩萨前面,有一付对联,我写出来,作本文的结束。那对联说: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近相亲,怎不满腔(音羌ㄑㄧㄤ)欢喜;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今天就讲到这里为止。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十善业道经简介 >十善业道经目录 > 讲话 第二十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