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3集
们修行叫无功用道,古大德也说「此处用不得力」,你有个念头想断它,那好了,你的妄想分别执着全都现前了,你马上就堕落了。所以根本他们不会起心动念。这用酒瓶让我们来体会,比较容易。先证法身的人,证法身有先后不同,先证法身好比说酒瓶就先倒干净了,没有了,空瓶子摆在那里慢慢让它习气消除,新证的这个习气就很浓,所以从习气厚薄分四十一个阶级。这四十一个阶级你可不要当真,你要当真,为什么?你已经落到分别、又落到执着,你的亏吃大了。这些地方你就要常常想到,世尊说法常常提醒我们,他老人家说法,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我们听也要听而无听,无听而听,千万不可以执着、不可以分别。马鸣菩萨教我们的秘诀,看经、听教不执着言说相,听经不执着言说,他长说、短说、深说、浅说没关系,我们要体会意思,言语没有关系。经本文字,文字是言语的符号;换句话说,言语可以不要执着。文字也不能执着,执着文字相就错了,就变成世间法了,那不是佛法了。这些原理、原则我们一定要懂,一定要把它掌握到,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们才能真正得到佛陀的教诲,真正得到受用。从这些地方我们也能够体会到,这真的体会到所谓的佛法跟世间法没有界限,世间法跟出世间法也没有界限。哪里去找界限?只要你有妄想分别执着,一切法都叫世间法;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一切法就叫佛法。妄想分别执着是自己生的,不是别人给你的,古人所说的「解铃还须系铃人」,你自己系的还是你自己解,佛菩萨纵然大慈大悲这个忙帮不上。所以你必须要觉悟,必须要放下,不能够像上上根人一时顿悟,顿悟就是一下就放下!那是我们非常敬佩、非常仰慕的,我们做不到。做不到应该怎么样?要慢慢放,天天要放、年年要放,你愈放得多,你的智慧就增长,你的烦恼就轻。放就放烦恼,这三样都是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这大乘经上常讲的三大类的烦恼。烦恼放下,智慧自然就现前,为什么?智慧是你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没有法子学,不需要学的,你要去学那就错了,所谓是画蛇添足,头上安头,这就错了,不需要学。所以转烦恼为菩提,它转变,放下是转变,并不是烦恼真的会断掉,烦恼断掉菩提也没有了。一体的两面,觉悟了,烦恼就叫菩提;迷了的时候,菩提就叫烦恼,就这么回事情。所以戒定慧跟贪瞋痴是一桩事,觉悟了就叫戒定慧,迷了就是贪瞋痴,它是一体,是一桩事情。迷了的时候,戒行就变成恶业,就造业;自性本定它就变成散乱,妄念的起伏就变成这个东西;智慧就变成愚痴、就变成邪见。它是一体,觉悟了它就回原,恶业它就变成戒律自然就恢复了,散乱变成禅定,愚痴、邪见就变成智慧,恢复正常了,是这么回事情。这是经典里面,跟我们讲得很清楚。所以十善业道这个地方,教我们的方法,非常之好,你看看这些菩萨们,法身菩萨『妙色严净』,这些从哪里来的?『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这个地方举的佛、菩萨他们的相好庄严,从十善里头修来的。再看看世间:【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天龙八部』是天人,我们常讲的欲界天,欲界有六层天,天有三大类,有二十八层。为什么称欲界?欲是讲五欲,财色名食睡这五欲,五欲没有断干净叫欲界。如果五欲真的控制住不起作用,确实不起这个念头,他就不在欲界,他到色界去了。这个天高了,色界里面没有饮食男女,不需要饮食,他怎么活?靠什么活?用什么做营养?禅悦为食,从禅定里面生的欢喜心。所以我们谚语有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欢喜是最殊胜的营养。如果你每天生活在欢喜当中,世间这些营养都可以不要。色界天是法喜,他以这个来养身,所以他没有衰老,永远不会衰老,永远不会有玻欲界有六层一层比一层薄,对五欲的观念薄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四王天、忉利天的五欲跟人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