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18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18集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四面,第三行看起:【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到这里是一段。我们读这段经文,要深深的去反省,应当要向佛学习。『龙王』是我们六道众生的代表,为什么用「龙王」来做代表?龙是变幻多端,变化莫测。就自身来说,我们起心动念千变万化;就我们生活环境来说,我们面对的人事,对人对事对物,这一切人事物也是变化莫测,所以用「龙」来表法。「王」,这种变化,不知不觉好像是自然的了,佛家常说「法尔如是」,似乎是这个情形。「王」有自在意思,没有丝毫勉强,这表什么?表习性已经成了自然,「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就像天性一样,自自然然的他就起心动念、刹那不住,所以用「王」来代表。由此可知,我们业力之深,佛在经上常说,我们自己无法体会。自己也常说「我的业障深重」,这「业障深重」之程度、「业障深重」之所以然,自己完全不能够觉察。所以在这个地方佛以龙王来表法,意思就很深很深,这是六道众生。佛教给我们,你观察佛身。所以佛是现身说法,正是经教里头常常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我们看佛身,一切经论里面都记载着佛的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教乘法数》、《佛学辞典》都有记载,这是最容易查的。江味农居士着《金刚经讲义》,周止庵居士着《心经诠注》,都引经据论,详细的跟我们说明。相好是果报,果必有因,我们常常说「相随心转」,这个话一点都没错,实实在在的是这么一桩事情。不但我们自身相貌体质是随心所转,我们的生活环境又何尝不是?除了自身之外,都是生活环境。换句话说,全是依报,跟我们一起生活的这些人是人事环境,物质是物质环境。咱们外面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也是随心所变的、随心所转的,几个人知道?我们说我们今天生活环境很不好,人事环境也不好,物质环境也不好。我们现在同生在新加坡这个社会里头,许多同学见过许哲,你问问许哲,许哲说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非常美好,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我们觉得不好,她会觉得很好?你再问问李木源居士,李木源居士的环境跟许哲居士的环境相同,一切人事物很美好,这个道理在哪里?道理在起心动念,在你的心。这部经前面佛说得很明白,「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想是美好的,一切人是美好的、事是美好的、环境是美好的;你的念头不好,人事物没有一样是好的。这岂不是蕅益大师所说的,「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人心要好,起心动念都好。『百千亿福德所生』,「百千亿」到底是真的、是假的?真的,佛每一个念头都是福德。那我们就晓得,我们从早到晚有多少个念头?「百千亿」一点都不过分。是个形容,不是真正的数字,真正的数字比这个,不晓得要多百千亿倍都不止。我们在佛经里面读到,佛告诉我们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个念头。我们过去也粗略的估计,一秒钟有两个十万八千念头,这种微细念头,我们凡夫不能觉察。谁见到了?佛经上跟我们说,八地菩萨见到了,那个定功深,就是心清净,清净到那样的程度,觉察到微细念头的生灭。我们的念头,六道凡夫的念头,佛说法把它归纳为「善、恶、无记」这三类。善有福,但是不是德。六道众生有福,德谈不上,这个德的水平太高了。德是什么?所有一切念念都是善念,念念无住,《金刚经》上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是什么?离妄想分别执着,这叫无祝我们极微细的念头都堕在妄想分别执着,你就晓得妄想分别执着的根有多深。所以佛教导我们,我们学起来这么困难,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这个根太深了。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生灭,每一个生灭都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