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24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24集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四面最后一行,从最后一句看起:【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这是这一大段最后的一小段,世尊总结劝勉我们。龙王是我们大家的代表,『汝当于此』是我们对于这桩事情,要做到『正见不动』,「正见」是正确的见解,决定不可以为邪思邪见所动摇,尤其不可以再『堕在断常见中』,「断常见」是古印度一种错误的看法。「断见」,所谓是「人死如灯灭」,死了一切都没有了,不相信有来世,不相信有报应,这是决定错误的见解。「常见」,人死了,过二十年之后,投人胎又是一条好汉,这也是错误的。这两种见解广泛的在世间。我这次在香港亚视访问的时候,曾经说了一句话。他说:谚语讲「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哪个不为自己?他说为自己是正当的。我当时就跟他说明,这一句话是错误的,这句话不是正见,误导了许许多多的众生。什么是正见?人应当为社会,应当为众生,这是正知正见,不要为自己。新加坡过去有一位大财主陈嘉庚,在南洋大家都知道他,他白手起家,发了大财,可是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年纪老了去检查身体,营养不良,钱到哪里去了?全做社会慈善事业,新加坡南洋大学就是他办的。在国内自己的家乡,到处兴办学校,提倡教育,帮助一些苦难的人。他自己有钱并不享受。我听李木源告诉我,坐飞机的时候,他儿子坐头等舱,他自己坐经济舱,下了飞机跟他儿子讲:「我们同时到达,何必花那么多冤枉钱?」并不是你花那么多钱你就比我早到,我们同时到。所以这老人不一样。听说他儿子有一次被强盗绑票,强盗提出条件要多少赎金。他通知强盗:你把我儿子杀掉好了,我一分钱不会给他,我的钱全部拿来做公益慈善事业,绝不给后代。那个强盗接到通知,把他的儿子放掉了。真正做社会慈善福利事业,念念为人想、为社会想,没有为自己。所以今天在南洋提到陈老先生,哪一个不尊敬?这叫正知正见。释迦牟尼佛是王子出身,他可以享一点富裕的生活,他为什么不享受?为什么天天要出去托钵、要树下一宿?告诉我们万缘放下,我生在这个世间是为众生的,为社会的,不是为自己,所以他没有业障。诸位要晓得,为自己就有业障,为众生哪来的业障?我们今天要消业障,把业障彻底消除,这一个念头转过来就消了。所以「为己」是决定错误的观念。菩萨行里面,释迦牟尼讲六个要领,第一个布施,布施是什么意思?用现代的话来说,为众生服务,为社会服务,这就叫布施。持戒是什么意思?守法,遵守佛菩萨的教法,遵守国家的宪法,遵守地方上一切的规章,除这个之外,有不成文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我们都应当遵守,这叫持戒。佛菩萨每一句话里面,含义都无限的深广。我们要常常心住在正见,正知正见,不会为社会种种不善的风气所动遥凡是心行不定、容易被动摇的,没有别的,贪图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享受,他才会动遥如果把这些念头放下,他怎么会动摇?宇宙人生的真相是因缘果报的一个现象,佛在一切经里面都是这个说法,世间法、出世间法没有例外的。说穿了就是因果的转变,所以它不是常见,也不是断见,因果的循环、因果的相续,这是世出世间、虚空世界一切众生的真相,我们要明了。明了之后,底下说『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敬是尊敬,养是供养。种种福田,「田」是比喻,田地能够生长五谷杂粮,这个田能够生福就叫做福田。「福田」,在佛经里面通常讲有三种:第一种是「敬田」,所谓是「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对别人尊敬,别人对我们就尊敬。敬田主要的代表是三宝,我们对三宝恭敬。但是要晓得,必须把对三宝的恭敬,用在一切众生身上,我对佛如何恭敬,我对于一切众生同样的恭敬,这就对了,你这个作法叫普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