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42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42集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晚上我们接受伊斯兰教「皈依协会」的邀请,我们也去了不少的同修,昨天他们问了一些问题,我给他解答,你们听了怎么样?满不满意?大乘经里面,佛跟我们说了一个最高的原则,就是「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就是《法华经》上讲的「佛知佛见」,宗门里面所讲的「明心见性」。诸位仔细想想,如果伊斯兰教跟佛教是二,你就不能入门;世出世间是二,你也不能入门;我与人是二,也不能入门。不二就是一,叫一真法界。所以有了「二」这个妄想分别执着,就变成十法界,变成无量无边的法界。什么时候你能够回归到「不二」,回归到「一」,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这是入佛位,佛跟众生的差别在此地。所以修学掌握到原则,进步很快,违背原则就不得其门而入。所以佛讲的是性相不二、因果不二、生佛不二、自他不二,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皆是不二,一定要晓得这个原理原则。好,今天我们继续再讨论「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八种,前面的五种我们说过了,现在从第六看起,在经文第八页第二行第二个字:【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一个不妄语的人,他的言论不会有过失。为什么没有过失?他有智慧。常常妄语是烦恼作主、习气作主,所以错误总是不能够避免的。人诚实,心地真诚清净,不欺诳众生,没有妄语,这个人常开智慧;常开智慧,言论当然就没有过失。『心常欢喜』,佛法里面常说的「常生欢喜心」。这个喜悦,对于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古人常讲:「人逢喜事精神爽」。如果人要是遇到悲伤、痛苦,身心健康就受很大的伤害。多愁的人决定多病,杂念多的人决定不健康;健康的人一定是常生欢喜心,常常愁眉苦脸,这个人决定不健康。所以离妄语得这么多的好处。【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一个人诚实、可靠,他所说的话大家都相信,都不怀疑。这个地方说得好,不但人不怀疑,诸天听到都欢喜。天神高高低低层次很多,在佛法里面讲,佛在经上常讲天有二十八层,高级的天人五通的能力很强,叫五种神通。六通里头,他没有漏尽通,除了漏尽通之外,其它的都有:天眼、天耳、他心通(你心里想什么他知道,叫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神足通是变化),唯独没有漏尽,漏是烦恼,他烦恼没有断尽,也就是说他妄想分别执着没有断干净。但是比他以下的人来说,他的功夫殊胜,比上他就不能比了,比下那他殊胜,这是我们跟他不能相比的。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太重了,所以根本就不通。妄语是烦恼,严重的烦恼,所以古来祖师大德劝人修行,头一个要断妄语。其它的烦恼容易断,妄语不断就肯定你的妄想习气一条都断不了。这个东西不断犹罢,天天还在增长,你的烦恼习气在增长,它不会止在那个地方,真的是不进则退。所以天人都尊敬,天人也会奉行。末后这一句:【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这就是讲无碍的辩才。无碍辩才是不是学来的?不是的,无碍辩才是属于果报,这个果报是从智慧来的。我们一定要明了,烦恼轻,智慧就增长。换句话说,烦恼重,智慧就少;烦恼轻,智慧就增长。我们要想开智慧,就不能不断烦恼。『智慧殊胜』,辩才无碍。『无能制伏』,这个「无能」是哪些人?烦恼习气没有断的人,他没有能力跟你辩论。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要度外道,佛经里面讲的那个时候的社会,著名的外道有九十六种。外道,不是毁谤人,不是贬低人。「外道」这两个字的定义,佛在经典里面跟我们说得很清楚,「心外求法」叫外道。所以我们自己要细心去检点、去反省,我们是不是心外求法?如果是心外求法,那也是外道,这个外道在佛门有个术语叫「门内外」,佛门里面的外道,虽然学佛、皈依受戒了,还是心外求法。换句话说,对于佛的经典没有深入,不了解经教的义理,念念还会受外面境界的影响,这都叫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