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55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55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九面第二行,最后一个字看起:
【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
我们从这儿看起。这是说离恶口,成就八种净业。前面四种已经说过了,现在看第五种,『言可承领』,「承」与「领」都是接受的意思,不仅仅是接受,欢喜接受。言语一定要温和,自自然然能够感动人,让对方深受感动,永远不忘,你这是成功的。
我在年轻的时候,也在政府机构上班。因为工作并不很繁忙,所以在没有工作的时候,我们看看书、看看报。年轻人比较放逸,我们坐在那里,身体靠在椅背上,这个椅子前面两个脚就起来了,这样靠起来很舒服。我们的长官从后面来,看到了。他拍拍我的肩膀,他不说别的,他说:「你这个坐法很危险,容易摔倒。」很温和的说,所以我这个毛病,从此永远就改掉了。他如果是把你叫去骂一顿,「你走了,我照样靠」,生的反效果。所以你才晓得,真正做大事业、大人物不一样。谚语常讲:「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愈是大人物愈能包容,愈温和;愈是小鬼,那才盛气凌人,才自以为是。这个地方随时随处我们都能见到、都能体察到。
在佛门里面,我们要效法佛菩萨,要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自己恶习气、恶毛病还不能改,怎么能教别人?你说的是一套,你做的是另外一套,不能让人生起信心。令人感受到的,你跟人一见面,人家看你的脸色,听你的音声,《论语》所谓「人焉廋哉」,人家就把你看穿了。所以佛法里面,为什么把弥勒菩萨摆在大门口?让你见面头一个看到,要学弥勒菩萨笑面迎人。说话温和,再不好听的话,用柔和的态度言语来表达,人家感受都不一样。就是责备人,人家听了也感恩,感激你,这是佛家讲的叫「爱语」。
爱语是真正爱护你的言语,不一定是你欢喜听的话,但是决定对你有利益。为什么你不喜欢听?毛病习气太重了。圣贤人教诲,他不会随顺你的毛病习气。随顺你的习气,害你,帮助你堕落;纠正你毛病习气,这真正是爱语。虽然是爱语,都要谦虚、要和敬,真正爱护对方,对方听了之后,永远改过来了,你成功了;阳奉阴违,你还是失败的,你没有做成功。所以口业四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决定不可以犯。
第六条,『言则信用』。你诚实,你说的话人家相信。不但表现在言语当中,一定要表现在事实上,言而有信,决定要遵守的。可是,佛法是讲智慧的,佛菩萨是讲道义的,有时候在特殊情形之下,言语可以不守信用,事情可以不必有结果。那是什么?特殊情形之下。要符合道义,不违背道义的,可以失信,做事情可以终止。
有一年我在台湾中部,有一个道场叫禅林寺,他们请我去讲《禅林宝训》,跟他们讲《佛学常识》。《禅林宝训》的分量很大,《佛学常识》是李炳南老居士编的,分量并不大。我记得我讲到第十一课,这个庙里出了问题。庙是新建的,老和尚他的一些徒弟到处去化缘,把这个道场建好了。道场建得不错,很庄严。徒弟当中吵架,争地位、争权力,这个说:「我化了多少多少钱,当家师应该是我做。」那个说:「我化多少多少钱,知客师应该是我做。」天天在吵,吵得不象话,老和尚看这个情形也没办法,回避,躲起来。我回到台中,把这个事情向李老师报告,李老师说:「算了,不要再去了。」我说:「没讲完9他说:「没讲完也不要紧。」这个就是什么?义。道场里不和睦,我们去讲没有用处,所以没有讲完也可以中断。
义,是应不应该。我们都晓得,佛法的僧团叫「和合僧团」,天天吵架,天天在争名夺利,这像什么话!虽然天天在讲,一句也没听进去;真听进去,他就能放下了。争这些干什么?人没有智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