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67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67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居士林的佛七开始,这也是佛门中元追悼纪念先人的法会,意义非常的重大,我们一定很认真把这个法会做好。刚才我看到一位居士从马来西亚送来的这一尊佛像,造得非常庄严,令一切众生见到都能生欢喜心。这个像拥有模子,可以多铸造,是塑料的,塑料比瓷的好,瓷的很容易打破。

    我们自从学佛以来,早年赵默林老居士供养这一尊佛像,做为我们台北华藏图书馆成立的时候所供奉的这一尊。这一尊像原本是瓷的,大概也有两三百年了,所以保存真是小心翼翼,唯恐损坏。以后我们用照相的方法,把它印出来,印了大概有好几万张,在全世界流通,每个人见到都生欢喜心。在四、五年前,才开始在台湾用木雕,照这一尊佛像的模样,大概也雕了不少尊,雕得也很好。到此地来,李木源居士看到也欢喜,在中国也就用这一尊佛像的模子去造铜像,原本是想着将来建弥陀村,那个时候有计划,这个铜的模子也造成了。但是铜的佛像很重,我都抱不起来,所以还是塑料的好。这个我想供到佛堂之后,今天打佛七,等一下我们把这尊佛像就供到佛七的佛堂。我想跟大家介绍,每个人我想都欢喜请到家里面去供养,这个佛像跟这尊佛像是一个模式的。

    供佛最重要的意义,是提醒自己向佛陀学习。中国古人所说的「见贤思齐」,看到贤人我们就要生起一个念头,要像他一样。佛是圣贤当中至圣至贤,确确实实是天上人间至善之人,没有丝毫的缺陷,是值得九法界众生所学习的,他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最好的示范。佛一生四十九年教学当中,虽然讲了许许多多,我们用一句话将它总结,他四十九年讲些什么?《般若经》上一句话就说明白了,「诸法实相」,他所告诉我们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之后,这就是佛家宗门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明了之后,他的心思、行为自然端正。端正的心就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是端正的心,佛心。

    诸位要晓得,佛心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是我们自己的本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现在变成不真、不诚、不清、不净,这是错误的。这个错误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自性本具的,是迷惑颠倒、妄想习气所造成。我们要学佛就要知道,把自己妄想习气熏成的妄心舍掉、永远离开,恢复到我们的真心,恢复到我们的自性。真心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佛这个说法,儒、道,乃至于其它宗教的神圣,确实是异口同音,都是这个说法,我们一定要相信。

    儒家教人,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把它总结,实在就是《大学》里头所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孔孟毕生教人不离这个原则。儒家讲的「大人」,就是宗教里面讲的「圣人」,佛教里面讲的「佛菩萨」,名词不一样,义理完全相同。大人之学,第一个是「明明德」。「明明德」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彻底明了诸法实相,跟佛家讲的没有两样。明德之后要落实,落实在「亲民」,亲民就是为人民作师作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亲民。明明德,用佛家的话来说,是自度,亲民是度他,自度度他都要「止于至善」,要做到究竟圆满。佛家的至善,在佛经里面我们常常看到有个名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是佛法里面的止于至善,我们讲圆满的佛道,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至善。

    儒家讲得好,在《大学》上所说的,「知止而后有定」,你知道止于至善,你的心就定了。为什么?你不会再被烦恼所动摇,不被外面境界所诱惑。由此可知,为什么大乘佛法世尊一开头就劝人发菩提心?劝人发菩提心那个用意,就是儒家讲的「知止」,你有一个向上的方向,有一个向上的目标:我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十善业道经简介 >十善业道经目录 > 讲记 第67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