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71集
。信没有,愿、行都是假的。好比三层大楼一样,信是第一层,愿是第二层,行是第三层。一层没有,哪来的二层、三层?今天我们读到这一段经文,使我们感慨很深。回过头来想想自己,信了没有?果然相信,决定依教奉行。不必人劝,不必人勉励,依教奉行是自然而然的。大乘经上常说「法尔如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权教菩萨、声闻、缘觉,有没有人劝勉他?他们这些人不需要人劝勉,都是自动的去修行。
大乘法跟小乘法确实不一样,大乘法是智慧做指导,所以从初发心就跟小乘圣者不同。初发心初信位的菩萨,在果位上比不上小乘阿罗汉,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果位上诸位都清楚,在断惑只等于小乘须陀洹,只是破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而已,思惑一品还没破,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但是,他的智慧、他领悟的能力超过阿罗汉。佛讲大乘甚深的教义,阿罗汉听不懂,初信位的菩萨听得懂,这是我们一般人所说的,这一种人所知障轻、烦恼障重,所以在断烦恼这方面比不上阿罗汉,智慧方面超越阿罗汉。圆教菩萨,十信位里头发的是相似菩提心,不是真实的;但是非常可贵,他不断的在精进,到初住位这菩提心才真正现前,「三心圆发」。这个「三心」就是直心、深心、大悲心。三心圆满的发出来了,自利利他,一直到无上道,所以他们得的是圣者的大慈大悲。
【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
四、五、六三句,实际上都是讲的菩提心;第四句讲的直心,第五句讲的深心,第六句讲的大悲心。慈心自受用,好善好德,『利益』众生、『安众生』,令一切众生得到平安。『常作』,一切时、一切处,无论是顺境、逆境,从来不中断。觉悟的人,他在这个世间,已经转业力为愿力,也就是佛家常讲的「乘愿再来」,这就是再来人。这个念头转不过来,人的一生决定受业力主宰,就是一般人讲的命运,人逃不出命运。一生当中,你的作为、你的果报都是命中注定的。
诸位要是深读《了凡四训》,你就明白了,确确实实「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一个人命运是注定的,你家庭的家运也是注定的,国家的国运还是注定的;整个世界有世运,依旧是注定的。谁注定的?绝对不是上帝,绝对不是阎罗王,也不是佛菩萨,业力注定的。个人是自己别业注定的,家庭到世界是大家共业注定。一个家庭的家运是你一家人的共业注定的,国的国运是你一国人的共业注定的,这个世界有世运,是世界上这一些人共业注定的,非常有道理。尤其佛在这个经一开端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就在造业;业因遇到缘,果报就现前。
一切众生所造的业,善恶混杂。在古时候,一般都能接受圣贤人的教诲,因此起心动念、一切造作,善比较多、恶比较少,果报很殊胜。现代的社会,我们仔细去观察,一切众生所造的,恶业多、善业少。这些年来,一切众生造的恶业大幅度在增长。善念,不要说善行了,善的念头逐渐逐渐都淡薄了,这个很可怕,这不是好现象。所以,觉悟的人一定要发菩提心。真正菩提心发不出来,最低限度,相似的菩提心要具足;此地讲的「柔和质直心」、「得圣者慈心」、「常作利益安众生心」,至少这三种心我们要有。时时刻刻记住,尤其第六句,就是要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我们看看现在社会大众,他的病在哪里?我们必须反其道而行之,给他做启示,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这就对了。所以断恶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好,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