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79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79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一面,倒数第三行最后一句看起:

    【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

    我们看这两条。到这里差不多是将断恶修善所得的殊胜果报,介绍了一个大概,这些果报确确实实是非常的殊胜。今天看第九『住无碍见』,这是属于智慧。「见」是说见解,见解无障碍;换句话说,对于世出世间法,都能够得到通达无碍。这个利益,我想无论什么人,不论他是信仰什么样的宗教,没有不希求的,是一切众生共同的一个愿望。佛告诉我们,这一种愿望实际上是我们的本能;换句话说,一切众生每个人本来有这个能力。清凉在《华严》跟我们讲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我们自性本有的,本来具足的。现在我们的见解、思想处处都有障碍。障碍从哪里来的?障碍是十恶业造成的。这十恶里面具足了妄想分别执着,每一条都非常严重,所以性德不能现前。经上讲的种种不思议的果报,都是属于我们自性本具的德能,只要我们离开十恶;离开十恶就是十善,这个性德才能够恢复。恢复到什么样的程度,这是功夫的问题。

    由此可知,一个聪明人、有智慧的人、有福德的人,一定要懂得「离一切恶,修一切善」;「一切」就是此地十条的纲领。这十条展开来,无量无边的罪业。十善也是如此,每一条善展开来是无量无边的善福。学佛从这里学起,希望我们在一生当中修到纯善。儒家讲「止于至善」,这是世出世间圣人,修心养性的最高目标。儒家教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佛教人「孝亲尊师,修十善业道」。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我们合起来看,确实古人所谓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这是值得我们相信的。

    真正要是相信之后,就要认真努力去学习,把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过去所犯不好的、不善的行为、习气,彻底改正过来。改正就是修行;修是修正,把错误修正,这叫修行。凡夫很不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但是看别人的过失却很容易。所以古人就教我们,看别人的过失,立刻能回过头来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犯他们同样的过失?这叫回头。回头就把自己的过失检查出来,这在佛法里面叫开悟。什么叫「开悟」?知道自己的过失,这个人开悟、觉悟了。凡夫不晓得自己过失,所以永远没有办法把过失改正过来,这是一般可以说多数人修行功夫不得力,原因就在这里。我们常常观察别人,立刻回头想自己。不要把观察别人的放在自己心上,那就大错特错,自己真是罪上加罪;看别人立刻回光返照,这是智慧。再有一种方法,读圣贤书。近代印光大师,为什么苦口婆心劝人去读《太上感应篇》,去读《了凡四训》、读《安士全书》?果然能够天天念这些书,自己的毛病很容易检查出来。拿着这些经文,跟自己心行细细的对照一番,我们哪些念头是善的、哪些行为是恶的,自己清清楚楚。善心善行要保持,恶念恶行一定要改过。大乘经教念多了,我们的见解、思想跟佛接近了。

    佛菩萨的思想见解是正知正见,我们自己的想法看法决定是错误的。为什么这么说法?我们从事实里面去细细观察,诸佛菩萨生生世世修行,他的经历太丰富了,他们的心清净,能知道过去世,也能看到未来世,这个话不是假的。我们心思迷惑,过去生中的事情忘掉了,忘得干干净净,偶尔在梦中起现行。一般人都会作梦,梦里面许许多多的境界,多半是阿赖耶识里头种子现行;那些种子不是现在的,这一生没有造过这些事情,过去生中的。所以从梦中你要仔细去思惟观察,能得到一点过去生中所造业的讯息,能够得到一点讯息。什么时候我们自己修到清净心,自己过去生生世世的状况,就又想起来了,能够回忆到。像我们世间一般人,心比较清净,能够回忆到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十善业道经简介 >十善业道经目录 > 讲记 第79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