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81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81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二面第一行: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
「佛语真诚,乐在能信。」现在人对于佛的言语多半存着半信半疑,这是学佛的人;不学佛的人总认为这是佛家劝善的话,决定不是真实的,所以很难接受。导致这个原因,实实在在说,出家人有很大的责任。世间人为什么不能接受佛语?出家人的形象让他们看轻了,「佛的话这么好,你们都是出家人,来宣扬佛教的,可是你自己所思、所行的,与佛所讲的完全不相应,可见得你们自己都不相信。你们不相信,劝我们相信,怎么可能?」我们细细去想想这个道理,我们对于佛的话为什么相信?我们知道通过戒定慧的修学,真的开智慧,智慧开了之后,对于世出世间一切现象通达明了。这是我们不能跟佛菩萨比的,人家看得清楚,我们迷惑颠倒。
世间人在迷,绝不承认自己迷,他承认自己有高度的智慧,他看古圣先贤是迷信。这个错误观念,要怎样把它纠正过来,这不是一桩容易事情。首先我们自己要通过修学,证实佛的话真实;如果不通过认真的修学,这个境界达不到,永远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自己的知见,决定不肯相信佛的话。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是告诉六道凡夫,「你没有证得阿罗汉之前,决定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为什么?为什么证得阿罗汉之后,就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道理在哪里?阿罗汉已经断了见思烦恼,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八十一品思惑断尽了,佛说这个阶层的人物称之为「正觉」,他的觉悟没有错误,也就是说他的看法、想法是正确的,不是错误的。如果你见思烦恼没有断,「见思烦恼」不好懂,这是佛学名词;换句话说,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个东西没有断,你的知见就不正。你学的东西再多,甚至于你能够把《大藏经》从头到尾背下来,讲得天花乱坠,你还不是正见。唯有具足正见的人,知道佛菩萨的慈悲心,大慈大悲。世间人没有到这个境界,如果他能够尊师重道,能够顺从圣贤的教诲,依教奉行,这种人有福了;这个不是他的智慧,这是他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他有福,他能接受,他能够相信,他能够奉行,他得福。
经文从以下这一大段,是讲十善业落实在菩萨行门之中。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十善业是修行的基础,没有十善哪里来的六度?所以六度后面讲的四无量心、四摄法、三十七道品,种种法门,都是有十善做基础,没有十善就没有佛法,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佛在这里讲得很清楚,『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你要晓得这个「善业」是人天的善业,具足十善,纵然不学佛、不修行,没有依照大小乘佛法去修行的,他绝不堕三恶道。为什么?他无贪、无瞋、无痴,他离贪瞋痴了。贪瞋痴是三恶道的业因:贪心堕饿鬼,瞋恚堕地狱,愚痴堕畜生。他能够远离三恶道,远离贪瞋痴,决定不堕三恶道,所以这是人天的根本。在六道里面,取得人天两道的基本条件,我们不认真修行怎么行?
佛对我们的要求,前面讲得很清楚,「昼夜常念善法」,常念善法就是指十善。「思惟善法,观察善法」,常念,心善;思惟,你的思想善;观察,你的见解、行为善。这样才「令诸善法念念增长」。怎么增长法?增长,这是学佛,从这个基础上修学佛门里面种种的佛法。没有十善的基础,什么行门都落空、都谈不上了,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
佛在此地很慈悲,一条一条跟我们说。这一段都是讲布施,先跟你说离杀害,就是不杀生而行布施,你得的是什么样的果报。『常富财宝』,世间人求富贵,杀生而得的富贵,富贵从哪里来的?绝对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