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88集
我们,见到佛像要想到觉悟,觉而不迷,供养佛像真正的意义在此地;见到经典,不仅仅是经典,只要见到书本、见到文字,立刻就能够想到正而不邪,这就真的皈依法,真的你见佛、见法了;见到出家人就想到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你就真的敬僧。见佛、闻法、敬僧是这么讲法的。所以这个形象的三宝,它是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没有这个形象,我们是非常健忘的,无量劫来随顺习气烦恼,自然就被烦恼带走。所以为什么我们要供养三宝,目的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这就是形象上的三宝给我们最大的恩惠,否则的话,哪一个来提醒我们?
觉而不迷,怎么样觉法?正而不邪,怎么个正法?净而不染,怎么个净法?这些大道理都在经典之中。所以佛教诫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读诵是枢纽;常常读诵,常常为人演说,演是做到。十善业道是佛门的基本课程,不管你修哪个宗派,不管你修哪个法门,大乘也好、小乘也好,显教、密教,宗门、教下,这是共同科目,统统都要修的。有共同科目,这个才是佛弟子,现在人讲,叫佛教徒。没有这个基础,那就是天台大师讲的「名字弟子」,他老人家讲的六即佛,「名字即佛」。六即用在我们身上,那就是「名字佛教徒」,有名无实。真干,真干就入观行位,那是观行位的佛弟子,真干。干到真正有成绩拿出来,这就是相似位的佛弟子。
哪些是相似位?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藏教的佛、通教的佛是相似的佛弟子。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是真的佛弟子。真佛弟子都从十善业道上扎根的,我们舍弃了十善,在菩提道上一步都不能前进,这是实话。为什么?没有十善业道,你就没有起步,菩提道上一步你都没有踏上。于是我们就晓得,学佛多少人在佛门之外,门坎没进去,具足十善业道才踏进门坎,然后你步步向前进,你是入了佛家的大门。
我们如果将菩萨五十个位次来做比喻,十信位,这是大门,初信入门,到十信是大门里面;十住菩萨是进了二门,十回向菩萨是进到三门;地上菩萨是入室,登堂入室。大门、二门、三门,很多同修没有见到过,如果诸位到中国去旅游,仔细留意,古时候大户人家在北京还有四合院,四合院里面就有大门、二门,没有三门,但是你到雍和宫去看,就有大门、二门、三门。雍和宫是从前雍正皇帝作王子的时候所居住的房子,他做了皇帝之后,把他自己住宅捐献出来作佛寺,这是正信,捐献出来是供养三宝。所以看看这个建筑跟一般民间建筑就不一样,庭院很深,四合院有一进、二进、三进、四进。在中国大陆上,富贵人家大概都有三、四进。我抗战期间在湖南住过一年,我住在衡山。我住的那个房子曾经就是一个大户人家,他家里房子是四合院,三进,最后面是花园,相当富有的人家,在那个时候没落了。后世的子孙人口很稀,人不多了,这个族衰了。可是你看到他家庭这个建筑,就晓得那不是一个普通人家,所以庭院深深。
我们自己总要晓得,我们现在在佛门里面是在门外、还是在门里?我们跨进了大门,我们还能不能进入二门?只要进得大门来,真正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肯定得生。在这个世间什么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只有念佛往生是真的。假的我们要放下、要舍弃,真的要紧紧抓住,决定不能放松。所以不痴行施,才能够生正信之家。今天我们佛教居士林、净宗学会,跟诸位说,这是正信之家。我们天天在此地研究、讨论、修学正法,我们虽然没有生长在一个佛教家庭,可是今天我们有这个殊胜的因缘,我们居住在这个环境就是生正信之家了。在这个地方我们有缘见佛、闻法、供僧,这个缘多殊胜!
见佛是见性;闻法明理,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搞清楚、搞明白了;供僧是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不仅是我们常住住众,不分国土。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