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123集
照这个方法来修学,这是戒学;你心定在这一门上,这是定学;有戒、有定,你遍遍开智慧,所谓「积小悟就成大悟,积大悟就成大彻大悟」。到大彻大悟的时候,这才真叫会了。会了之后有个什么样子出现?你没有学过的经论,一拿到手上,你统统都会了,那个叫真会。许多经论我没有学过,拿到前面:「这个难,不会。」那你就没有会。三藏十二部摆在面前,任何一部经拿给你,你统统都会,那才叫会了。古人讲的话是正确的:「一经通一,切经通。」怎么知道自己这一部经通了?所有一切经展开来都通了,我这一部经通了。这是一个标准。
今天佛学院为什么出不了人才?它方法错误。同时学许多经论,他的心力是分散的,他不是集中的。换句话说,他没有戒定慧,他所学的跟世间一般学校一样,佛学常识。你要问起来,他头头是道,好像什么都会;仔细一问他,他什么都不会,门门通、门门松,他不起作用。这个跟我们古圣先贤教学的方法恰恰相违背。我们古圣先贤教学的方法是先求根本智,后求后得智。今天我们讲根本智、后得智,这也是佛学名词,懂得的人不多了。
「根本智」是什么?是「无知」,世尊在《般若经》上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根本智,「无所不知」是后得智。我们求学要先求无知,然后才能无所不知。无知是什么?一部经,其它的经我都不知道,无知。这一部经通了的时候,所有一切经展在面前,无所不知;不但佛法你都知,世间法也知了,世出世间法全通了。为什么会通?他一部经上戒定慧成就了。
我们在一部经上下功夫,是搞什么?是搞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今天佛学院用的方法,是把戒定慧三学全部都破掉了,这是我们佛教的衰弱!我们过去在台湾,也听一些老法师很感慨的跟我说:「我这个徒弟刚刚出家,没有上佛学院,还好,很乖,教他干什么都行,很听话。佛学院去了几年,回来的时候不认识师父了,眼睛长在头顶上,瞧不起人了。」以后感叹着:「你的徒弟不要送佛学院,送佛学院就完了。」你说教人听了多难过!这是佛学院的失败,不是成功。常识丰富了,眼睛慢慢就向上长了,成什么话!实在讲,傲慢习气养成之后,到什么地方都不受人欢迎,你瞧不起别人,别人瞧不起你。「敬人者,人恒敬之。」佛为什么受广大群众欢迎?佛没有傲慢,佛比任何一个人都谦虚、都恭敬,对贫穷的乞丐都是那样的谦虚恭敬,所以他得到一切众生的爱戴,不管跟什么人都能和睦相处,都以真诚心相处。
我们跟其它宗教往来,为什么我们能够赢得不同宗教、不同族群的尊敬?我们先尊敬他们,就这么一个浅显的道理。我们爱护他们,我们帮助他们,决不可以以为我们佛教比你们其它宗教都要高一等,那就完了,你变成孤家寡人,孤立了,你就没有朋友。我跟他们往来,我说:「佛教是第一,基督教也是第一,回教也是第一,个个都是第一。」他听了欢喜,平等!真的是如此。
我举比喻说,我说:「我们佛教像眼睛,基督教像耳朵,回教像鼻子,我样样都第一,身体健康。」如果是佛教第一,我眼睛第一,耳朵不行、鼻子也不行,你人不就生病了吗?全身只有一个第一,其它都不行,这人快要死了,活不成了。个个第一,我们的社会健康,我们这个世界健康,诸位要懂这个道理。个个第一,我们才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和平才能达到。和的根是要平等,不平等绝对没有和平。和怎么样?和就是个个第一。不管大国、小国,每个国家都第一,不论贫富贵贱,每个人都第一,每个族群都第一,每个宗教都第一,没有第二的,这是健康的。他们接受我这个说法,所以很欢喜跟我往来。我没有把他看成第二,我们也没有把自己贬低成第二,都是第一。
经论里头往往一句、两句,那个义理精华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