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130集
道路,而且是非常非常严重。为什么说非常重?你把圣贤的教学扭曲了,你把圣贤的教诲错用了,误导一切众生,这是罪上加罪。这个行业是神圣的行业,是大圣大贤的行业,我们要清楚!我们没有做好,就是佛菩萨的罪人,果报肯定在阿鼻地狱。
所以,凡是有智慧的人,决定不会劝人出家。劝人出家,他如果将来修得不好,打着佛法的旗号做贪瞋痴慢、自私自利的勾当,将来堕阿鼻地狱,劝人出家的人他要负因果责任,谁敢做这个事情?只有愚痴无知的人他敢做,稍稍头脑清醒的人,决定不敢劝人从事这个行业。可以劝你学佛。李炳南老居士一生劝人学佛、劝人皈依,决定不劝人受五戒,出家就更不必说了,绝对不劝人。你要发心出家,他问:「你为什么要发心出家?」劝你回头。太难了!出家就是作佛,出家就是牺牲自己,救度一切众生。自己要给众生做好榜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天人的模范。出家人称为「天人师」,不但是人间的老师,还是老师中最好的表率、最好的榜样,是六道里头诸天的老师,天王看到你都要向你学习。我有什么东西让他学习?
我们现在不管你出家动机如何,你现在已经出家了,已经出家你就懂得这些道理,要认真努力修学。出家人一生两桩事情:一个弘法,一个护法。弘法的担任教学,讲经说法;护法的就是道场里面的行政工作、事务工作,我们没有雇请外面人来做,我们自己做,弘护一体。护法的人照顾弘法的同学,在事务方面,尽量减轻他们的工作量,让他有时间去读书、去读经、去进修,在事务、劳动工作上我们多承担一些,这是内护。就像一个学校,弘法的是教员,负责上课的,护法的是职员,教、职员地位是平等的,教职员是一体的,关系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
古人教给我们「教之道,贵以专」,《三字经》上头有的,我们相信不相信?我们不肯专一,不肯专攻,看到别人学很多东西,唯恐我比不上别人,错了!你要是专攻,你出人头地,杂修的决定不能跟你相比。专攻的人具足戒定慧三学,杂学的人戒定慧三学彻底被破坏了,他怎么会成就?我们今天佛学院的教学就糟了,模仿学校一些课程的排列、教学的方法,所以戒定慧三学全无,不但信力没有,信根都没有。这跟古人教学完全不一样,古人确实是「贵以专」。你跟老师学东西,决定只学一门,决定不可能同时学两门。李炳南老居士一生在台中讲经教学,他对这个限制非常严格,学生只能学一门。确实有天分的人、有能力的人,才准许你同时学两门。学三门没有过的,决定做不到。而且同时学两门,这两门一定相辅相成的,这两门决定不是背道而驰的。都有原则。
但是现在人不相信,现在人看看别人都是学那么多东西、读那么多东西,所以他不信!我常讲:「不信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他不信有什么法子?《三字经》上的每一句话,不是一个人讲的,累积古圣先贤无量劫的经验教诲,不是一个人说的。在中国,几千年来祖祖相传,这么一个原则。今天我们信没有根,哪来的力?信有力就破疑障,破疑、破障,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决定没有疑惑。「障」是什么?外面来的障碍,也就是今天讲「受一切人事物的影响」,就产生障碍了。决定不受外力的影响,这是除障,自己的道德、学问天天在增长。
功课可以定几门,要一门一门的学,不可以同时在一起学。我们为自己道场常住的同修选了七门功课,七门功课不是教你同时学的,一样一样的学,贵以专!先学哪一样,这个没有关系,你可以选择;次第个人自己可以选择,不必要相同。我们定的七门,甲喜欢《无量寿经》,他可以先专攻这一部经,这一部经学会了,再学第二部。这一部没有学会,不学第二部。学会,怎么叫「会」?现在这个标准也降到最低了,李老师的标准:「你上台能讲才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