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146集
这个道理他们疏忽了。所以现在人讲的「本愿念佛」,不是古来祖师大德所说的,用的名称跟古人一样,内容完全不一样,效果当然不相同,所以教不能不深入研究!
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深入经藏,你要不深入,往往把意思搞错了。自己不得利益,那情有可原,你不能怪别人;如果你影响到别人也不得利益,那你就有罪过,这个道理不难懂。所以,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净业三福」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不管修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功。就像盖房子一样,这是打地基,你没有好的地基,你怎么能够盖得了房子?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都落实在十善业,十善业要是做不到,前面三句都是空话。用什么来孝养父母?修十善业,你的父母欢喜:「我这个儿女是善人9修十善业才是真正奉事师长,老师欢喜:「学生善9离开了十善,孝亲尊师有名无实。所以,这一条做到了,一心念佛求愿往生,决定生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里头有三辈九品,那就看你功夫浅深,功夫浅深正助两边都有。
三福第二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从第一条再进步到第二条,第二条里头决定包括第一条;换句话说,你能够做到这七句,从「孝养父母」到「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能把这七句做到,念佛往生生方便有余土,不一样!如果再把后面四句也能做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你往生决定是生实报庄严土,我是这个讲法。
净业三福是助修也是正修,真正契入境界,正助是一不是二。怎样念佛?你能把这些都做到了,都叫做念佛。「孝养父母」是念佛,「奉事师长」是念佛,「慈心不杀」是念佛,「修十善业」是念佛,字字句句都是念佛,这叫做「念正助道」,念兹在兹,决定没有失念。「失念」就是忘掉了。初学的人总是免不了常常失念,所以每天要修忏悔:「为什么我这个念头忘掉了?」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所以念佛人为什么要带个念珠,手上拿个念珠?念珠的用意就是提醒自己不要失念,一看到这个念珠马上就想起来了,这是念珠很大的作用。所以念珠不仅是计数,最重要的是提醒自己的正念。不但要常常提醒自己,实实在在说,我们周边环境一切人看到这串念珠,他也知道念佛,他会动这个念头。会不会念?不一定,但是他会起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是好念头!还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鬼神,鬼神看到你这串念珠,也提醒了他念佛,冥阳两利。念佛人带念珠有什么好处?好处可大了,好处可多了,要懂这个道理,提醒一切众生的正念。
我们佛门里面,有很多人不晓得,我们供养佛像绝对不是崇拜偶像。社会上有很多人说我们迷信、崇拜偶像,错了。佛教所造的这些像,无论是铸造的、泥塑的、彩画的,都是提醒我们正念,用这种方法,都是自性正。我们见到释迦牟尼佛的像,提醒我们仁慈、清净。「释迦牟尼」这个名号,「释迦」是仁慈的意思,对人要仁慈;对自己要清净,「牟尼」是清净的意思。清净寂灭,梵文叫「牟尼」。所以我们见到这个像,就想到:「我要以慈悲心待人,我要修自己的清净心;对自己要清净无染,对人一定要仁慈,仁慈博爱。」是这个意思,用这个提醒自己,绝对不是拜偶像。阿富汗那边把佛像炸毁掉,他不懂这个意思;他以为我们是拜偶像的,他不晓得这是提醒一切众生要以仁慈博爱对人,要以清净寂灭修养。观音菩萨是提醒我们慈悲,地藏菩萨是提醒我们孝敬,听到这个名号,见到形像,就想到经典里面的教训,用意在此地,哪有迷信?它是属于教学的设施、教学的工具,现在教育里面讲的「教具」。而佛教的教具是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这是人类的文明、人类的文化造诣,要懂得这个道理。好,这一条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