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148集
难,没有人天这么便利,他们想回头,可是不容易;但是诸佛菩萨慈悲到极处,不舍众生,依旧帮他忙,帮他消业障。诸位在《地藏经》上就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怎么帮助他?头一个就是帮助他恢复人身,脱离三途;但是,他得人身,他又迷惑了,隔了时间不久,他又回到三恶道去。得人身要在这一生当中成就,永远不堕三恶道,这个事情就太难了,我们自己就是个例子。我们的习气为什么这么重?三恶道来的。这个习气如果不改,死了以后又回去了,就像地藏菩萨所说的,好不容易帮助你到了人道,怎么没有几天,你又回来了?

    人间岁月好像是很长,诸位要知道,饿鬼道的一天是人间一个月。假如从饿鬼道恢复到人身,就算你活一百岁,死了之后又回到饿鬼道,饿鬼道看到:「你去了没几天,怎么就回来了?」这里头时差很大。地狱道的时差就更大了。往年李炳南老居士对大专学生介绍佛法,他编了一个教材叫《佛学概要十四讲》,这里面有讲到地狱道。地狱道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二千七百年,就算你活了一百岁,再回到地狱,人家说:「你去了还不到一个钟点,你怎么又回来了?」难!所以三途确实是难离开。佛在经上举的比喻,「头出头没」,这个比喻很值得玩味;只要在六道,三途是老家,到三善道好比出来旅游,时间都很短暂,立刻就要回去。所以在恶道里头「头没」,沉到水底下去了;「头出」,偶尔伸出头来呼一口新鲜空气叫「头出」。佛用这些形容六道里头的真相,所以总说「可怜愍者」,六道众生都可怜愍。我们看看六道的习气多重,还在追求五欲六尘的享受,还在追求财色名食睡,这是绝对错误的观念。

    但是这个观念由来已久,无量劫熏习而成的,佛苦口婆心叫我们止祝这些思想是错误的思想,这些看法是错误的看法,物质生活过得太富裕了,不想离开。佛法教学的终极目标,离苦得乐,佛为什么倡导苦行?不是教我们离苦得乐吗?为什么佛要修苦行,为什么赞叹修苦行?佛讲的离苦得乐不是六道人天之乐,我们要搞清楚,佛讲的离苦得乐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的乐,是华藏世界的乐,不但不是六道,连十法界都不是。如果我们贪恋六道的乐,贪恋十法界的乐,你就永远不能证得一真法界,那是真乐,那个乐不会退转的,不会变质的。六道里面的乐非常容易变质,叫「乐极生悲」。

    昨天下午我们解答问题,有个同修问的,结婚还不到两年,夫妻天天吵架。你在刚结婚的时候,不是乐吗?乐的时间还不到两年,悲就来了。两年还算是长的,有些结婚两三个月就闹起来了。这些事情我们仔细观察,人就会觉悟,知道这个东西是业缘,怨憎会,是苦决定不是乐。佛说阿罗汉证得的是小果,那是小乐,脱离六道轮回到四圣法界,称他作小果,天台大师称他作「相似即」,是相似之乐,不是真乐,真乐一定要超越十法界。所以,佛赞叹苦行就有道理了。苦行,实在讲,让我们对于三途六道没有留恋。如果我们遇到的缘殊胜,念佛求生净土,这一生才可能有成就。如果你心心念念不舍弃六道里面五欲之乐,你就不可能往生,这一生大好机缘必定错过。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学「止观」这个能力,贪图一切受用的念头要止住,世出世间一切法要看清楚。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放下;看破是观,放下是止。我向他请教入佛门最善巧的方法,他告诉我这两句话,「看得破,放得下」,还是止观。因为我初学佛,他要讲「止观」我听不懂,他换一个话说,「看破、放下」,我能听得懂。看破是要仔细观察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最重要的是看因果,因果就摆在面前,你能看出来,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报,从果报看到它的因行,从因行你能看出果报,你就清楚了。统统看清楚、看明白了,你当然放下,哪有放不下的道理?放不下还是没有看清楚,这个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十善业道经简介 >十善业道经目录 > 讲记 第148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