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152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152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七面,我们从第一行念起:

    【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

    【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

    「止观」在前面跟诸位概略的报告过了,在这个地方我们做一个总结。「知止」非常重要,不但是出世间的证果、开悟,连世间的人天福报都以这个为基矗所以人要是不知止,世出世间法都不会有成就。纵然你过去生中累积很大的福报,你在这一生当中,世间人所谓「得志」,荣华富贵你都得到,在极短的时间,你这一生当中就把你多生多劫累积的福报统统耗尽了,不但自己死后要堕恶道,你的子孙也如世间人所说的「家破人亡」,甚至于子孙都断绝。什么原因?不知止。所以这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要特别注意到,能知止。这里总结,『止庄严』,「庄严」就是修得很好,修得很如法;止一切恶,这是消极,积极的是修一切善,止恶修善,这才能把一切烦恼断荆『结使』是烦恼的另一个名称。所以人要不能够止恶向善,这个人前途是一片黑暗。

    而善恶的标准,都以这一部经做准则。「止恶」,一定止十恶,修十善。本经末后所引用的,概括了全部的佛法。全部佛法都是以「十善」为基础,换句话说,都是以「断恶修善」为基础;世间的人天福报也是以这个为基础,然后才知道这一桩事情的重要性。「止」就是讲放下。在我们凡夫位上,我常讲「放下自私自利」,这是总说,要觉悟!就我们凡夫现前烦恼里面最严重的,一个是财,一个是色,这两样东西不放下,不但道业没有成就,世间的福报你也没有办法累积,「积功累德」你做不到。所以你要问:我们从哪里做起?底下这一条,「方便庄严故」,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也就是下手之处,一定要从财、色,这是最严重的,要从这下手。出家人有的时候他对于财色比较淡薄一点,好名,那也是重大的障碍,他要名、要头衔,人家怎么尊重他,这都是严重的烦恼习气。

    我们仔细再观察,古时候这些祖师大德们,印光大师、虚云老和尚,确实是我们的好模范。印光大师一生没做过住持,没做过当家。他在没有出名之前,只是在普陀山藏经楼;在藏经楼里面服务了三十年,看守藏经楼。这个差事不错,就像负责图书馆一样,他有时间涉猎经教。老法师国学的基础好,有这么长的时间,等于闭关一样,心定下来「深入经藏」,那个果就是「智慧如海」。离开普陀之后,有很多地方请他作住持,他不干,他让给别人、推荐别人,自己在寺庙里头还是做一个清众;但是大家都非常尊重他,听他的教诲。一生做清众,一生不管事。十方的供养全部拿来做法布施。用这些供养做基金,他办了一个弘化社,就是现在的佛经流通处,全心全力就做一桩事情,法布施,一生就做这一桩事情。慈善救济的事情,偶尔为之。钱从哪里来?印经的款项拨出来,我们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那个小册子里面看到的。这些作法都是教导后学,无论做什么事情要专,专一才有成就。

    我们有今天,是得力于老法师的余荫。我们跟老法师一脉相传,李炳南老居士传他的法,在台中三十多年,依教奉行。他在台中建立莲社、建立慈光图书馆,也做了不少事业,完全遵照大师的教诲。我是李老师的传人,我跟你们讲过,我在他会下十年,真正得力两句话,「一门深入,至诚感通」;两句话一生受用不尽,让我一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这个多幸福、多圆满!所以我们是受印祖的余荫。我们要把老法师的德教传给后人,希望代代都有传人。所以我们懂得止,我们也懂得观;观是看破,止是放下。尤其我们生在这个乱世,一定要像祖师那样高度的警觉,常常想到死到临头,我们随时随地都会死。你想想看,死了以后,这个世间哪一样东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十善业道经简介 >十善业道经目录 > 讲记 第152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