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151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151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8止观」的意思深广无际,经典上说,「法性寂然是止,法性常照是观」,大乘经里头我们常常看到「寂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由此可知,止跟观是一桩事情。「照而常寂」,观即是止;「寂而常照」,止就是观。由此可知,止观是修行功夫里面的一体两面。过去僧肇大师说过:「系心于缘谓之止,分别深达谓之观。」在十善业道上来说,缘就是十善业,我们念念不离十善业,这是止,儒家所谓「止于至善」。

    孔孟的大道,实在说就是《大学》里面的三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孔孟大道的总纲领,他们一生自行化他都不离开这个原则。「明明德」是观;「亲民」、「止于至善」,这是止。所以他说「知止而后有定」,「定」就是清净心现前,禅定境界现前。我们的心为什么这么乱?为什么定不下来?我们不知止,不晓得应该止在哪里。儒家的学者他们有定功,他们虽然没有接触过、也没有学过禅定,定功从哪里来?他知止,他知道止于至善。那个「至善」就是「明明德」,「明明德」跟我们佛法里面讲的「明心见性」非常接近。

    我们的修学,我们应该止在什么地方?一般同修们都说,我们应当止于弥陀圣号。这个说法有没有错?没错。圆不圆满?不圆满。何以说不圆满?因为你对于弥陀名号了解得不清楚,所以不圆满。如果你对弥陀圣号了解透彻,止于弥陀名号是大圆满。这个话怎么说法?我们在讲《无量寿经》的时候说过,弥陀名号是第十八愿,四十八愿里头第十八愿;第十八愿它圆圆满满包含了其它的四十七愿,少一愿,第十八愿就不圆满。今天从日本传来「本愿念佛」,只执着第十八愿,其它的四十七愿都不要了,第十八愿落空了。就像盖房子一样,房子最重要是屋顶,没屋顶哪成房子?屋顶要多少柱子、多少梁把它架起来,柱子、梁都不要了,单单要个屋顶,行吗?错了,他不懂这个道理。再说四十八愿,它的基础是什么?是全部的《大乘无量寿经》;换句话说,离开《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也落空了。全部《无量寿经》的架构在哪里?在《大方广佛华严经》。然后你才知道,这一句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一句名号把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善法都包括在其中。所以我说你执持名号不圆满,道理就在此地。

    执持名号,最低限度你要落实在十善业道,断十恶业、修十善业,念佛才会产生作用;若不能断恶修善,这个佛号白念了,古大德所说的「喊破喉咙也枉然」,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有人念佛有效果,有人念佛念一辈子还是随业流转?这个关键在会跟不会。会,实在讲很简单,也不难;处事待人接物完全用十善,认真去修十善,决定要断十恶,我们这一句名号肯定往生,你就成功了。

    诸位一定要了解、要明白,阿弥陀佛是世出世间第一大善人;这个话也不是我说的,释迦牟尼佛说的,就在《无量寿经》上;他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就是世出世间第一大善人。释迦牟尼佛这样赞叹,实际上就是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共同赞叹。我们的心行不善,怎么能跟阿弥陀佛相应?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不相应,所以你念得没有效果。那些念得有效果的人,你仔细去观察,他都是心地、行为善良的,这才能往生。

    念佛有没有真功夫,最后一招完全显露出来了。你活在世间,你用种种善巧方便去隐瞒人、欺骗人,人家称你一个善人,你得到好的名誉,不见得是真的,看你怎么死法;那一招不能骗人,真正功夫在这里看。你走得很自在,走得很潇洒,你是真功夫;你走的时候有痛苦,走的时候很难受,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这一招做不得假,不能骗人。所以我们对于无论出家、在家,你的修行功夫到最后一招全部都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十善业道经简介 >十善业道经目录 > 讲记 第151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