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157集
住极乐世界,菩萨住华藏世界。

    华藏世界在哪里?就在这里,跟我们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办法分开的,但是各人住各人的境界,你才稍稍能体会得。你没有这个思想,没有这个理念,不肯契入,这个境界你永远得不到,你永远在怀疑,永远不能现前,这个事情就难了;这一桩事情,佛菩萨再有能力,别说十八不共法,百八不共法也帮不上你忙,对你也无可奈何。为什么?佛帮一切众生,只能做到「开示」两个字,只能做到这里,佛统统做到了。「开」是跟你说明,「示」是做出样子给你看,做示范。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前面三分,这是「开」,跟我们讲经说法;末后一分「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示」,做示范给我们看。我们这些学的人要会悟,要会入。「悟入」佛帮不上忙,这靠自己;根性利的很快就悟入,根性钝的就非常非常困难。

    利钝从哪里分?老老实实讲,利根人听话,百分之百的顺从。善导大师在《观经上品上生章》里面所讲的,随顺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教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教我不可以做我就决定不做,这是上上根人,这一种人决定能够悟入。不能随顺佛菩萨教诲,还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自己的妄想执着,你永远不能悟入;别说大悟,小悟都不可能。读了佛经怎么样?读了佛经之后怀疑,满腹狐疑,这哪能成就?这样学佛不但不能得利益,反受其害;佛不害人,是我们自己害了自己,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

    最后这三条:「知过去世无碍、知现在世无碍、知未来世无碍」,这是自性本具般若的德用,十方三世无所不知,没有障碍。这一种智慧的能力跟阿罗汉、菩萨不一样。阿罗汉也能够知三世,知过去、知现在、知未来,但是他的时间只有五百年,他能够知过去五百年、未来五百年,五百年以上他就没有能力,他就不知道。

    《法华经》上有个比喻,是一个公案,是段故事。有一个人发心想跟佛出家,跟佛出家决定要有善根,没有善根就没有法子出家。佛叫这些大阿罗汉来看:「他有没有善根?」这些阿罗汉看了都摇头:「没有善根,与佛无缘。」阿罗汉能看五百世,这个人五百世跟佛都没有结过缘,他怎么能出家?佛就说了,他说:「他有善根,无量劫前」,这「无量劫」时间太长了,阿罗汉、菩萨见不到,「他是一个樵夫,山上砍柴的,遇到一只老虎,老虎要吃他,他爬到树梢上念了一声南无佛。」就这一点善根,这一生当中遇到释迦牟尼佛,可以出家,佛给他剃度了。这是说明无量劫前佛知道,别人不知道,菩萨、罗汉都不知道,他有这个能力。总而言之,十八不共法,包括前面十力、无畏,都是形容如来果地上圆满的德能,这个德能是自性本具,圆满的显露,一丝毫的欠缺都没有了。后面一句做总结:

    【一切佛法,皆得圆满。】

    『一切佛』是讲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圆满,没有不圆满。依什么?依十善业。十善业的功德不可思议!十善业从哪里下手?《无量寿经》上教导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就是把下手的方法教导我们,从不妄语开始。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先从这里做起,然后再学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贪、不瞋、不痴。深度、广度随着自己的修行不断的扩展,扩展到与自性完全相应,那就是「性本善」。

    佛法,诸位都知道,经有四种:教、理、行、果,佛有这四种经。「教经」,教训、教诲;「理经」,教诲里头包括着真理;「行经」,你要依教奉行。《十善业道经》是属于行经。我们常讲「修行」,修行要靠这一部经,这一部经里面具足一切圆满的佛法,我们怎么能够疏忽?怎么能够轻视它?由此可知,我们自己学佛,学了这么多年,毫无成就可言,每天还生烦恼、起无明、造恶业,这是什么原因?把十善业道疏忽了,认为这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十善业道经简介 >十善业道经目录 > 讲记 第157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