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卷 如何看待一部经典
一时,是那个时候的意思,是举行法会的时间,指佛陀正在宣说佛法的时间。通常讲经都有具体的时间。就像这次西园寺的讲经法会是在1997年3月2日开始的。可是,大家看到的每一部佛经都是一时或尔时,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为什么呢?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一、印度人的时间观念很淡薄;二、表示佛法是超越了时间、空间的真理,它应该在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空间都是真理,而不是说在某一个时间是真理,而在另一时间里就不是真理了。佛法,是佛陀亲证宇宙人生真相后讲出来的,自然契合于任何时间、任何空间,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理。佛在娑竭罗龙宫,佛是法会的主讲者。梵语佛陀,简称为佛。佛的意思是觉者或智者,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方面的具体涵义。用今天的话说,佛是有智慧的人,是觉悟的人。娑竭罗龙宫是佛陀讲《十善业道经》的地点,是这次法会的场所。佛陀此次说法不是在人间,也不在天上,而是在娑竭罗龙宫。佛陀一生的说法,不仅对人间众生,有时也到天上,甚至到海里为龙王说法,可见佛陀的慈悲,他教化的范围是多么的广啊!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这是介绍参加这次法会的听众。这次法会的听众有两大类型:一是比丘众,二是菩萨众。佛陀这次在龙宫里说法,当然肯定会有龙王。那么,除了比丘之外,就没有比丘尼吗?没有沙弥、没有沙弥尼吗?不一定的。这里声闻众的代表是比丘。佛陀座下的弟子有声闻众和菩萨众。声闻众主要有七众,以比丘为首。在家的有两众,即优婆塞、优婆夷,翻成中国话为近事男和近事女。什么叫近事?亲近三宝,学习佛法,受持三皈五戒在家男女弟子,男的就称为近事男;女的就称为近事女。在家众受持八戒则成为近祝近住,是接近出家人生活的意思。八戒,是在家居士为了体验出家人的生活而受持的一种戒律。像我这次出访泰国的法身寺,寺中就有三百多位近住女。她们虽然是在家人的身份,但长期住在寺庙,跟出家人生活在一起,体验僧团的生活。这也属于在家众,但她们已接近出家众的生活了。出家众中分为五众:即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是出家的小众。刚出家,年龄在二十岁以下,在没有受比丘戒、比丘尼戒之前,刚出家的、甚至连十戒也没有受的叫形同沙弥。形同沙弥在形象上已经出家了,但是还没有受持戒律;受了十戒之后的叫法同沙弥,就是有法有戒了。佛教里规定,沙弥、沙弥尼年满二十岁受大戒,在没有年满二十岁之前,只能以沙弥的身份住在僧团中,到了二十岁以后可以受大戒,男众受比丘戒,女众受比丘尼戒。声闻七众中最高的层次是比丘,比丘一共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条戒。由在家众到出家众,这里有一个很明显的差别,就是所受戒律的多少。在家众只受五戒,如果想进一步体验出家生活,就受八戒。刚出家的有十戒,出家的最高层次是比丘,受两百五十条戒。这说明什么道理呢?目标越高,成就就越高,受的戒律就越严格,约束也就相应的越多。参加这次法会的大比丘众有八千人,可见法会是非常壮观的。除了八千大比丘众外,我想还会有很多的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乃至优婆塞、优婆夷。此外,还有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菩萨,是梵语菩提萨缍的简称,汉译觉有情。觉有情,是觉悟的有情,具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能让别人觉悟,希望别人觉悟;另一方面是自己已经觉悟了。一说到菩萨,人们往往会觉得非常遥远,想到虚空中来无影去无踪的菩萨,想到大殿里泥塑木雕的菩萨。其实,菩萨离我们很近,假如你知道菩萨的定义是什么,你就会发现,在现实的生活中就有菩萨,像雷锋之类的。另外,在佛教徒中,受了菩萨戒便是取得了菩萨的资格。当你受菩萨戒的时候,戒师问你发菩提心了没有?你是不是菩萨?这时候你要承当,说我就是菩萨。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十善业道经简介 >十善业道经目录 > 第二卷 如何看待一部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