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第二
丑陋。杨子说:弟子们记住!行为善良而能去掉自我炫耀的心念,到哪里会不受人喜欢呢?
【原文】
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①。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二者亦知②,而人未之知。故上古之言:强,先不己若者③;柔,先出于己者④。先不己若者,至于若己,则殆矣。先出于己者,亡所殆矣。以此胜一身若徒⑤,以此任天下若徒。谓不胜而自胜,不任而自任也。粥子曰⑥: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强胜不若己⑦,至于若己者刚⑧;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老聃曰: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
【注释】
①不常胜之道陶鸿庆:不常胜当作常不胜。下文云常胜之道柔,常不胜之道强,承此言。
②亦知张湛注:亦当作易。《释文》:亦本作
易。
③先不己若者先,胜于,胜过。不己若者,力量不如自己的人。
④出于己者力量大于自己的人。
⑤胜一身若徒一身,一个人。若徒,好像什么也没有干。张湛汪:徒,空默之谓也。
⑥粥子亦作鬻子,名熊,周文王师,楚国君主的祖先。
⑦强者不若己王叔岷:《淮南原道篇》不若己下有者字(《文子道原篇》同),与下文句法一律,当从之。
⑧至于若己者刚张湛注:必有折也。吴闿生:刚,当作戕,故注云必有折也。戕,音qiāng(枪),残害。本文指被残害。
【译文】
天下有经常取胜的方法,有经常不能取胜的方法。经常取胜的方法叫做柔弱,经常不能取胜的方法叫做刚强。二者容易明白,但人们却不懂得。所以上古时的话说:刚强可以战胜力量不如自己的人,柔弱可以战胜力量超过自己的人。可以战胜力量不如自己的,一旦碰到力量与自己相当的人,那就危险了。可以战胜力量超过自己的,就没有危险了。以柔弱战胜一个人,会像什么也没有干一样;以柔弱统治天下人,也会像什么也没有干一样。这叫做不想取胜而自然取胜,不想统治而自然统治。鬻子说过:要想刚硬,必须要坚守柔软;要想强大,必须要保持虚弱。柔软积聚多了一定刚硬,虚弱积聚多了一定坚强。看他所积聚的是什么,就可以知道他祸与福的发展方向。
刚强能战胜力量不如自己的人,一旦碰到力量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受挫折;柔弱能战胜力量超过自己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老聃说:刚强的军队会被消灭,刚强的树木会被折断。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存的一类,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
【原文】
状不必童而智童①,智不必童而状童。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有七尺之骸②,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③,谓之人,而入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傅翼戴角④,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疱牺氏⑤、女蜗氏⑥、神农氏⑦、夏后氏⑧,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夏桀⑨、殷纣⑩、鲁桓(11)、楚穆(12),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也(13)。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14),帅熊、罴(15)、狼、豹、(16)、虎为前驱,鵰(17)、鹖(18)、鹰、鸢(19)为旗帜,此以力使禽兽者也。尧使夔典乐(20),击石拊石(21),百兽率舞(22);萧韶九成(23),凤皇来仪(24),此以声致禽兽者也。然则禽兽之心,奚为异人?形音与人异,而不知接之之道焉(25)。圣人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