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三、光辉一生 无价宝贵遗产
干什么?”然后十分严肃地向孩子们指出:“一些干部子弟中间有个很坏的风气,比谁的父母官大。好像父母官大,自己的身价也就高了,就神气得不行了。父母做什么工作,与你们有什么相干?你们对革命还毫无贡献,却已过早地享受了过高的生活待遇,不要觉得这是什么值得骄傲和夸耀的事情,这是欠了人民的账,将来是要还的。只能好好学习,多些本事,将来好加倍报答人民。”他还常说:“干部子弟的优越感实际上是腐朽的封建主义思想反映。不注意克服这个毛病,将来对你们自己,对我们这个党都没有什么好处。”

    不仅有这样一些口头教育,他还从实际生活中注意培养。他不让子女到高干子弟比较集中的育英学校读书,而是安排他们到比较普通的学校住校,过集体生活;不用小汽车接送,而让他们自己坐公共汽车回家;不让孩子们养成大手大脚的少爷小姐作风,直到高中毕业,每月只给每个孩子一两元钱零用;孩子们上小学时,都从来没有穿过皮鞋,布鞋也大多是阿姨自己做的,他们还买来修鞋的铁脚、锤子、碎皮子等,让孩子们自己学会钉鞋修鞋……从这些小事情着手,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孩子们的品德。

    有这样一个真实故事:20世纪50年代中的一天,彭德怀到贾拓夫家去,看见孩子们穿的黑色灯芯绒夹克都不怎么合身,嗔怪地对白茜说:“你是怎么搞的嘛,给娃娃们穿的这么旧,男娃女娃都分不清喽!”白茜笑着回答:“这是1952年进京时给4个大孩子每人做的一件,虹生这件是他二姐穿小了刚给他的,男孩子长得快,转眼就会合身了。小女(指老四)这件该给她弟弟小胖了。”然后对彭德怀说:“其实这比在西北时好多了。”彭德怀高兴地大声说:“好啊,说得好啊!有些干部进了城,成了洋包子,自己像个官佬子,孩子打扮得像少爷仔。咱们这些土包子跟不上了,也不去跟喽!”转身对贾拓夫说:“拓夫,你这一手好啊!”现在的人们可能不相信,当时老大的那件黑夹克7个孩子都穿过。

    他有时抽空询问子女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有时出差时间长了,还抽暇写信提醒孩子们。现在还保留的他给二女儿晓黎的一封信中写道:“一定要真正做到三好,不是一好,也不是两好,而是三好;不是口头上,而是实际上;不是一时的,而是永久的。”1961年暑假,几个孩子去抚顺看望父亲。一天,贾拓夫拿着一张带照片的报纸给孩子们看:“啊哈,又一个苏联宇航员上了天,可惜是苏联的季托夫,不是中国的贾拓夫。”大家都笑了,他扶着大儿子的肩膀深情地说:“贾拓夫飞不上去了,贾拓夫的儿子还可以飞嘛。我们中国现在还很落后,但一定要建设好,这就需要你们这一代努力啦。虹生,有这个雄心壮志吗?将来你也要飞起来!”这件事给儿子挺大振动,他努力学习,最终考取了哈尔滨军工导弹工程系,还在学院入了党,成为三好学员。贾拓夫还特别注意要求孩子们接触社会实际,向群众学习。1965年暑假,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的大儿子回家时,贾拓夫对他说:“你上了大学,参了军,但还不了解社会,应该利用假期多参加些社会劳动,这些社会知识是大学学不到的,是不可缺少的。”儿子听从父亲的教导,和几个同学一起,到时传祥的清洁队去掏大粪。寒假,贾拓夫还专门安排了儿子和几个同学到首钢参观并劳动一周,以了解和学习工人们是怎样工作和生活的。

    1963年,长女达黎以较好的成绩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被分配到北京房山琉璃河水泥厂职工子弟学校教语文。这种工作与所学专业并不对口,工作环境也很生疏,这种分配不能不说是受到父亲处境的影响,达黎情绪有些波动。贾拓夫听完大女儿的诉说激动地质问:“讲完了?讲了那么多,无非是两条嘛:第一北大毕业生去无名中学教书屈了才;第二有知识、讲文明的大学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贾拓夫传简介 >贾拓夫传目录 > 一三、光辉一生 无价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