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汉唐八相
【原文】
萧、曹、丙、魏、房、杜、姚、宋为汉、唐名相,不待诵说。然前六君子皆终于位,而姚、宋相明皇,皆不过三年。姚以二子及亲吏受赂,其罢犹有说,宋但以严禁恶钱及疾负罪而妄诉不已者,明皇用优人戏言而罢之,二公终身不复用。宋公罢相时,年才五十八,后十七年乃薨。继之者如张嘉贞、张说、源乾曜、王晙、宇文融、裴光庭、萧嵩、牛仙客,其才可睹矣。唯杜暹①、李元纮为贤,亦清介龊龊自守者。释骐骥②而不乘,焉皇皇而更索,可不惜哉!萧何且死,所推贤唯曹参;魏、丙同心辅政;房乔每议事,必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姚崇避位,荐宋公自代。唯贤知贤,宜后人之莫及也。
【注释】
①杜暹(?740)唐玄宗宰相。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曾任郑尉,大理平事、监察御史、给事中、黄门侍郎兼安西副大都护等职,在任安抚将士,不怕勤苦,清廉有节,颇得当地各族人民的欢迎。
②骐骥:骏马。
【译文】
萧何、曹参、丙吉、魏相、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是汉唐名相,这不必细说。然而前六位君子终身任宰相之职,而姚崇宋璟在唐明皇时任相,都不到三年的时间。姚崇因为自己两个儿子及亲信小吏收贿赂被罢相,尚属事出有因。宋璟却仅仅因为严厉禁止劣质的钱币及嫉恨有罪而无休无止告状的人,唐明皇就根据优人的一句戏言而罢掉了他的宰相之位,姚崇、宋璟两人再也没有被起用。宋璟罢相时,年仅58岁,过了17年才死去。继之为相的,如张嘉贞、张说、源乾曜、王晙、宇文融、裴光庭、萧嵩、牛仙客,他们的才能是显而易见的。只有杜暹、李元纮可称为圣贤,也是廉洁奉公、刚正不阿的人。放弃骏马不骑,反而急急忙忙地去找别的劣马,真可惜啊!萧何将死,所推荐的贤人只有曹参;魏相、丙吉同心协力,辅佐国政;房玄龄每次议论国事,必定言及没有杜如晦就没有人能筹划决策;姚崇退出相位之时,推荐宋璟来代替自己。只有贤人才了解贤人,在这一点上后人是无法比拟的啊!
晋之亡与秦隋异
【原文】
自尧、舜及今,天下裂而复合者四:周之末为七战国,秦合之;汉之末分为三国,晋合之;晋之乱分为十余国,争战三百年,隋合之;唐之后又分为八九国,本朝合之。然秦始皇一传而为胡亥,晋武帝一传而为惠帝,隋文帝一传而为炀帝,皆破亡其社稷。独本朝九传百七十年,乃不幸有靖康之祸①,盖三代以下治安所无也。秦、晋、隋皆相似,然秦、隋一亡即扫地,晋之东虽曰牛继马后,终为守司马氏之祀,亦百余年。盖秦、隋毒流四海,天实诛之,晋之八王擅兵,孽后盗政,皆本于惠帝昏蒙,非得罪于民,故其亡也,与秦、隋独异。
【注释】
①靖康之祸: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楚帝,驱掳徽、钦二帝和宗室、后妃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等北返,北宋亡。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译文】
从尧、舜至今,天下分裂而后又统一了四次:周朝末年为战国七雄,秦朝统一;汉朝末年为魏、蜀、吴三国鼎立,晋朝统一;晋朝乱而分裂为十几个小国,战争持续三百年,隋朝统一;唐朝之后又分裂为八九个小国,本(宋)朝统一。然而秦始皇传一世而为胡亥,晋武帝传一世而为晋惠帝,隋文帝传一世而为隋炀帝,都葬送了自己的大好江山。唯独本朝传九世170年,才不幸遭遇靖康之祸,大概三代以来没有如本朝这样和平安定的。秦朝、晋朝、隋朝都有相似之处,然而秦、隋一旦灭亡即彻底消失无迹了,东晋虽然被称为牛继马后,但毕竟仍然保持了司马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