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利涉大川
【原文】
《易》①卦辞称利涉大川者七,不利涉者一。爻辞称利涉者二,用涉者一,不可涉者一。《需》、《讼》、《未济》,指《坎》体而言。《益》、《中孚》,指《巽》体而言。《涣》指《坎》、《巽》而言。盖《坎》为水,有大川之象;而《巽》为木,木可为舟楫以济川。故《益》之彖②曰:木道乃行,《中孚》之彖曰乘木舟虚,《涣》之彖曰:乘木有功。又舟楫之利,实取诸《涣》,正合二体以取象也。《谦》,《蛊》则中爻有《坎》,《同人》、《大畜》则中爻有《巽》。《颐》之反,对《大过》,方有《巽》体,五去之远,所以言不可涉,上则变而之对卦,故利涉云。
【注释】
①《易》:《易经》,又名《周易》,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经由周文王的整理和注述,辑录成册,成为一部谨严的哲学著作。
②彖:《易经》中解释卦义的文字。
【译文】
《易经》的卦辞说到利涉大川的话有七次,不利涉的话一次。爻辞说到利涉的话有两次,用涉的话一次,不可涉的话一次。《需》卦、《讼》卦、《未济》卦中的话,是针对《坎》卦的卦体而说的。《益》卦、《中孚》卦是针对《巽》卦的卦体而说的。《涣》卦则针对《坎》卦、《巽》卦而说的。《坎》卦的象义是水,有大河的取象;而《巽》卦的象义是木,木可以做成船和桨来渡河。因此《益》卦的彖传说:木道乃行,《中孚》卦的彖传说:乘木舟虚,《涣》卦的彖传说:乘木有功。另外,船和桨的便利,实际上是取象于《涣》卦的,《涣》卦正是合《坎》(水)、《巽》(木)两个卦体来取象的。《谦》卦、《蛊》卦则是中爻有《坎》卦,《同人》卦、《大畜》卦则是中爻有《巽》卦。《颐》卦的阴爻阳爻反过来,就变成对卦《大过》卦,变成《大过》卦才有了《巽》卦的卦体,九五爻与《巽》卦卦体离得太远,所以说不可涉,上位的经卦如果阴阳爻互变,就变成对卦《巽》卦了,所以说利涉。
光武帝弃冯衍
【原文】
汉室中兴①,固皆②光武之功,然更始③既即天子位,光武受其爵秩④,北面⑤为臣矣,及平王郎、定河北,诏令罢兵,辞⑥不受召,于是始贰⑦焉。更始方困于赤眉⑧,而光武杀其将谢躬、苗曾,取洛阳、下河东,翻⑨为腹心之疾。后世以成败论人,故不复议。予谓光武知更始不材⑩,必败大业,逆取顺守,尚为有辞。彼鲍永、冯衍,始坚守并州,不肯降下,闻更始已亡,乃罢兵来归,曰:诚惭以其众幸富贵。其忠义之节,凛然可称。光武不能显而用之,闻其言而不悦。永后以他立功见用,而衍终身摈斥,群臣亦无为之言者,吁!可叹哉!
【注释】
①中兴:国家由衰退到复兴。
②固皆:固然都是。
③更始:即更始帝刘玄,字圣公。南阳蔡阳人,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公元25年,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年号更始。他才能平庸,性格懦弱。更始三年,赤眉军进攻,刘玄投降,被封畏威侯,不久改封为长沙王。十二月,被赤眉将张昂派人缢死。
④爵秩:爵禄。
⑤北面:对人称臣。古代君主坐北朝南,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称为北面。
⑥辞:推辞,退却。
⑦贰:背叛,变节。
⑧赤眉:新莽末年山东东部兴起的一支农民起义军,为和绿林相区别,用赤色染眉,故称赤眉军,主要力量是贫苦农民。赤眉兴起后,势力急剧壮大,几年间,发展到十万人以上。但终被刘秀势力所击败。
⑨翻:翻转过来,此处指反而。
⑩不材:不能成才。
逆取顺守:以武力夺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