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续笔·卷二
周穆王八骏出游时其中之一。后泛指骏马。
③正字:陈无己的官职名。
④《渔隐丛话》:诗话集,南宋胡仔编著。此书分《前集》60卷,《后集》40卷。所收诗话,评论对象上起春秋,下至南宋初。以人为纲,按年代先后排列。
【译文】
杜甫作有《存殁》绝句二首说:近来不见席谦玩弹棋,毕曜的小诗依旧在世上流传;白玉的棋盘他年还会展开笑颜,迎风的白杨今天又响起多少人的悲声。郑虔的绘画已随着漫长的黑夜去了,曹霸的绘画随着时间已生了满头白发。天下谁的山水画能比得上郑虔,人世上很多人不懂得曹霸画马的宝贵啊。每篇写一个在世的人和一个去世的人。席谦、曹霸仍活着,毕曜、郑虔已经故世了。黄庭坚的《荆江亭即事》诗十首,其一首中说:陈无己是关着房门推敲诗句,秦少游是对着客人挥笔写诗。正字(陈无己官职名)不知道是不是得到温饱,西风吹着悲泪悼念死在古藤州的秦少游。也是用这种写法。当时少游已死而无己还在世。近年来新安(今安徽绩溪)胡仔著有《苕溪渔隐丛话》,谓黄庭坚是以现代在世人的形象写诗句,是模仿杜甫的手法,才写出这样的诗句,其实胡仔未能深入考究以致弄错了。
汤武之事
【原文】
汤、武之事,古人言之多矣。惟汉辕固、黄生争辩最详。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杀也①。固曰:不然,桀、纣荒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因②天下之心而诛桀、纣,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贯于足。今桀、纣虽失道,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反因过而诛之,非杀而何?景帝曰:食肉毋食马肝③,未为不知味;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未为愚。遂罢。颜师古注云:言汤、武为杀,是背经义,故以马肝为喻也。《东坡志林》④云:武王非圣人也,昔孔子盖罪汤、武。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孔子予之,其罪武王也甚矣。至孟轲始乱⑤之,使当时有良史,南巢之事⑥,必以叛书;牧野之事,必以弑书。汤、武仁人也,必将为法受恶。可谓至论。然予窃考孔子之序《书》,明言伊相汤伐桀,成汤放桀于南巢;武王伐商,武王胜商杀受,各蔽以一语,而大指皎如⑦,所谓六艺折衷,无待于良史复书也。
【注释】
①汤、武非受命,乃杀也:商汤和周武王并不是受命于天的君主,他们都是靠杀了旧有的君王才当上君主的。
周武王②因:顺应。
③食肉毋食马肝:古人认为马肝有毒,所以吃马肉的时候都不吃肝。
④《东坡志林》:苏轼杂说史论集。内容广泛,无所不谈,文章形式不拘。
⑤乱:淆乱,混乱。
⑥南巢之事:商汤把夏桀流放到南巢的事情。
⑦大指皎如:意旨明白清晰。
【译文】
商汤和周武王的事情,古人议论的已经很多了。唯有汉朝的辕固和黄生二人,争辩的观点最详明。黄生说:商汤和周武王不是受命于天当上国君的,而是靠杀了旧君才当上国君的。辕固说:不然,夏桀和殷纣王是荒淫残暴的国君,当时天下人心已转向商汤和周武,商汤和周武是先获得天下人心才去诛杀桀、纣,这是不得已的事,民心就是天心,这不是受命于天又是什么呢?黄生说:帽子虽然破旧,仍然得戴在头上;鞋子虽新,只能穿在脚上。如今桀、纣虽然无道,终究仍是君主;商汤和周武虽然是圣人,终究仍是臣子,反因君主有过就把他们杀掉,这不是杀弑又是什么?汉景帝说:吃肉的人不吃有毒的马肝,未必就是不知道肉味;讲究学问的人不说商汤、武王是受天命当君主的,也不一定就愚昧无知。于是才停止争论。唐朝的颜师古注解这一段话时说:主张汤、武是杀君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