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容斋续笔·卷五


    ⑨范延光:字子瑰,相州临漳人,唐明宗时曾做节度使,能征善战,生性刚正,敢于直言劝谏。

    ⑩混一:统一天下。

    蕃戎:少数民族。

    尺寸之功不建:尺寸之功(一点功劳)都未建立。

    【译文】

    国家为了充实骑兵,在南边的邕管(今广西南宁),西边的岷州(今甘肃岷县)、黎州(今四川汉源)等边远地区购置马匹,并且设有专门的机构与官员,每年成批送往内地的马大概能超过一万匹,管理这一事务的使臣、将校往往因此得以升迁官职。为运送这些马匹,沿途几十个州县,准备驿站,招待官兵,盖马圈、备草料,这些费用无法估量。然而长江、淮河之间的广大地区,本来就不适应骑兵奔驰作战,遇到炎热天气,还得将幼马赶到苏州(今江苏吴县)、秀州(今浙江嘉兴)一带放牧,给各地造成很大损失。据《旧五代史》记载:后唐明宗李嗣源询问枢密使范延光全国的马匹数目。范延光回答说:有三万五千匹马。唐明宗叹息道:太祖在太原时,骑兵也不过才七千人。先皇(庄宗李存勖)自始至终,也仅有一万匹马。现在有这么多的军马,却不能统一天下,这是我养兵和训练将帅还做得不够啊。范延光上奏说:国家养的马匹太多了,一个骑兵的开销,可以养活五个步兵,三万五千名骑兵的费用可以抵得上十五万步兵的费用,这么多骑兵既不能发挥作用,又白白消耗国家财力。后唐明宗说:确实像你说的那样。厚养骑兵而使人民受苦,人民怎能承受得了?后唐明宗出生于少数民族家庭,还能想到爱护老百姓。李克用父子靠骑马打胜仗建立国家,然而所蓄养的马匹却如此之少,而今所养的马是其祖上的好几倍,但却一点功劳也没有建立,真让人为之可惜啊!何况自后唐明宗定都洛阳,面对中原,还以为骑兵无用武之地。所以,现在虽然单纯使用步兵,也未必失策啊。

    唐虞象刑

    【原文】

    《虞书》:象刑惟明①。象者法也。汉文帝诏,始云: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戮②,而民弗犯。武帝③诏亦云:唐虞画象,而民不犯。《白虎通》云:画象者,其衣服象五刑也。犯墨者蒙巾④,犯劓者赭著其衣⑤,犯髌者以墨蒙其髌⑥,犯宫者扉。扉,草屦⑦也,大辟者布衣无领⑧。其说虽未必然⑨,扬雄《法言》,唐、虞象刑惟明,说者引前诏以证,然则唐、虞之所以齐民⑩,礼义荣辱而已,不专于刑也。秦之末年,赭衣半道,而奸不息。国朝之制,减死一等及胥吏兵卒配徒者,涅其面而刺之,本以示辱,且使人望而识之耳。久而益多,每郡牢城营,其额常溢,殆至十余万,凶盗处之恬然。盖习熟而无所耻也。罗隐《谗书》云:九人冠而一人髽,则髽者慕而冠者胜,九人髽而一人冠,则冠者慕而髽者胜。正谓是欤?《老子》曰: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则为恶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可谓至言。荀卿谓象刑为治古不然,亦正论也。

    【注释】

    ①明:明告天下,公之于众。

    ②戮:刑罚。

    ③武帝:指汉武帝。

    ④犯墨者蒙巾:犯了罪应该在脸上刺墨字的人,用布蒙住他的脸以示刑罚。

    ⑤犯劓者赭著其衣:犯了罪应该割去鼻子的人,让他穿赭色的衣服。

    ⑥犯髌者以墨蒙其髌:犯了罪应当挖去膝盖骨的人,将墨汁涂在他的膝盖骨上作为刑罚。

    ⑦草屦:草鞋。

    ⑧大辟者布衣无领:犯了死罪的人,让他穿上没有领子的布衣以代替刑罚。大辟,五刑之一,死刑。

    ⑨未必然:未必是这样,不一定正确。

    ⑩齐民:人民治理得好。

    赭衣半道:囚犯几乎塞满了道路。赭衣,穿赭衣的囚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容斋随笔简介 >容斋随笔目录 > 容斋续笔·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