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弥勒菩萨
大愿、大悲大愿,或者大行大愿。总而言之,菩萨道有四个方向、目标--慈、悲、喜、舍,这是四大行愿,一切的修行都要朝这个大方向去做。换句话说,学佛的人做人做事,离不开这四个字的内涵、标准、原则。到了最后,连慈悲喜舍也要舍掉,达到大圆满清净觉性的境地。
发愿是学佛的第一步,释迦牟尼佛在这里教我们如何发愿。这一段等于是大乘菩萨的发愿文。我们做任何一件佛事,如拜佛、打坐,都先要发愿,看你的目标是求什么,一般人拜佛求什么呢?求菩萨保佑,保佑你一家大小平安不要生病,做生意发大财,都是在求利,都是自私的功利主义思想。菩萨很难做口+育!人家磕一个头很简单,脖子弯一弯,你就要保佑他这样那样,保佑不到,便说这个菩萨不灵。当菩萨很可怜的!你看看人的心理,磕个头,要求那么多!做了一件善事,就要求善报,何况磕个头算不了什么善事。真正学佛发愿不是这样,释迦牟尼佛在这里说,愿我今者住佛圆觉,希望我求取佛道,例如在念佛、打坐、念咒、观想、参禅时,能够进入佛的清净圆满觉性之中。
同时,还要求善知识,莫值外道及二乘。学佛的须靠善知识指引,所以,学佛者都希望能够遇到真正有所成就、具备正知正见的明师。善知识不仅代表人,也代表经教,经典也是善知识。经典分为了义教与不了义教,了义教是彻底的佛法,是我们的善知识;不了义教是方便教育,仅作为参考之用,不能算是大善知识。莫值外道及与二乘,不要一开始走路,就走上外道,什么叫外道呢?心外求法就是外道。那么,什么是二乘呢?声闻与缘觉。
我们讲到这里,常常碰到出家或在家的朋友们,有很多的见解都属于外道而不自知。在我个人的观点看来,现在很少有真正的佛教,都掺和了许多外道知见,譬如以打坐来说,有人说子午卯酉的时辰不可以打坐,而另有人则说非在子午卯酉的时辰打坐不可。子午卯酉的时辰能不能打坐这是道家的观念,而且这还不是正统道家的观念。真正的佛法是破除了时空的观念,哪里受子午卯酉的限制?又如看风水选日子都是同样的道理,真正一个学佛的人,应该是时时大吉,方方大利,万法唯心嘛!
讲到外道,我劝各位不要随便骂人家外道,你懂不懂这些外道?不懂,随便说人家是外道,这是仇恨心理,看别人不起,如此则违反学佛的道理,学佛的人应该尊重任何人。
佛要我们发愿,希望学佛时不要碰到外道,以及声闻、缘觉二乘。在我们一般的观念里,声闻与缘觉总不是外道吧!声闻与缘觉是罗汉境界,怎么是外道呢?不!你翻开楞严经看,佛在最后讲五十种阴魔,还在骂声闻与缘觉属于外道。为什么呢?他们还在心外求法,欢换句话说,还没有彻底明心见性,虽然到了罗汉境界,只明白了一半,还未圆满。依圆觉经来讲,还没有达到大圆觉境界。在禅宗而言,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传禅宗,他讲到人天小果,有漏之因,没有证得菩提以前,所以的修持包括持戒、修定、修慧,都属于人天小果,有漏之因,都属于外道知见。
以上是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的第一段发愿文。接下来是第二段发愿文。
依愿修行,渐断诸障。希望碰到具有正知正见的善知识,了解真正的佛法,由此慢慢修行,切断了各种障碍。有哪些障碍呢?归纳起来有事障与理障。事障,后世加上一个学名叫作烦恼障,什么叫烦恼障?例如我们打坐,心里杂念纷飞,静不下来,或是腿痛发胀,这些是烦恼障,也是事障。理障呢?知见不明,智慧不开,不能明心见性。这些障碍无法马上排除,必须渐渐断除。愿力越坚固,则越容易得到佛菩萨的加庇。很多人在佛菩萨或某某上师前面磕个头,菩萨啊!你加庇我!好像只要磕个头,什么事情都不要管了,菩萨会帮忙我,这是什么心理?依赖心。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