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义(附亲闻记)
性等。或四字称。谓一真法界,常住真心,性净涅槃,妙真如性,正因佛性,真性解脱,实相般若等。种种不同。皆经体之名也。故大智度论云:“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随诸众生类,为之立异称”。大涅槃经云:“如天帝释,有千种名。解脱亦尔,多诸名字”。此皆赴机利物,不得已而立之也。释体竟。
【记】除小乘外,凡大乘经,皆有种种异名可会。凡看一经,必须会通经体之种种异名,方知某经以何为体。
乙三明宗
丙一简宗体
【讲】妙玄云:“有人言,宗即是体,体即是宗。今所不用。何者?宗致既是因果,因果即二,体非因果,体即不二。体若是二,体即非体。体若不二,体即非宗。宗若不二,宗即非宗。宗若是二,宗即非体。云何而言宗即是体,体即是宗耶?譬如梁柱,是屋之纲维,屋内之空,是梁柱之所取。不应梁柱便是屋空,屋空便是梁柱。宗体若一,其过如是。若言宗体异者,则二法孤调。宗非显体之宗。宗则邪倒无印。体非宗家之体,体则狭而不周。离法性外,别有因果。宗体若异,其过亦如是”。今言不一而一,故有体。不二而二,故有宗也。
【记】简者,料简也。宗之与体,容易混淆,故须简别。料简之法,由法华玄义来。因六朝智者大师未生以前,宗体皆未分晰得清。最误事,宜研究。何以故?宗体不一故。宗、修德也。体、性德也。体是不动的。宗是要用功做出的。宗譬如梁柱,体譬如屋内之空,二者迥然不同,岂可混而为一!然而定说是一,固不可定。说是二,又不可。譬如无梁柱,如何得屋内之空,离虚空,如何安梁柱?吾人造屋,其受用之大小,固关乎梁柱纲维之大小。然无屋内之空,如何受用。是故应知体是宗家之体,宗是显体之宗。所谓修者,修其宗也。受用者,受用其体也。因体起修,而后有受用。如因屋空,而后有受用。可知性修不二,体宗一致。不可说二,不可说一,非一非二,佛法之妙,妙在于此。
丙二须明宗
【讲】宗者,趣也。语之所尚曰宗,宗之所归曰趣。乃修行之归宿,会体之枢机。若行人不识宗趣,则行业无归。又何能领会不思议之妙体乎?故宗趣不可不知。前辨体,是显性。今明宗,是示修。全性起修,故不二而二。全修在性,故二而不二。须知梁柱喻宗,屋空喻体。由有梁柱,方得屋空受用。故次体之后,须明宗也。
【记】会体之枢机者,不修宗不能会体故。
丙三正明宗
【讲】此经以顿渐圆修,三期克证为宗。此与不生不灭因果同也。良以圆修为因,克证为果。末世大心众生,无有不望果行因者也。但根缘不一,有顿悟顿修者,如第二章菩萨请云:“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佛答示云:“修习菩萨如幻三昧”是也。有顿悟渐修者,如第三章请云:“愿为演说修行渐次”。佛答以“先依如来奢摩他行”是也。此二章问答俱因。举因以摄果故。第七章惟愿广说渐次修行,总有几种?佛言:方便随顺,其数无量。循性差别,当有三种。又云:十方如来,因此成佛。此中示修三止三观。虽云方便渐次,一一标云。悟净圆觉。乃先悟后修,是圆渐,非渐渐也。第八章佛示二十五轮,或单或复,无非圆修止观。此二章俱通因彻果之谈。故偈云:“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十一章示以上中下期,欲令克期取证,实为冀果修因耳。
【记】顿渐圆修是因,三期克证是果。有因有果,方可谓宗。立此为宗者,因经立义故。见普觉,普贤,威德自在,辩音,圆觉等章。如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此顿也。先修奢摩他,次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此渐修也。其所悟之理圆,所修之行亦圆,如二十五轮等,即圆修也。末世众生。发大心,修大道。果何所希望而为此?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