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义(附亲闻记)
不取。三观行门等句。奢摩他等三观,皆先得悟净圆觉。是知欲修者必先悟,悟者,悟其体也。

    丙五略引证

    【讲】经初证信序中便云:“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是诸佛之所居,亦此经之所依。所谓常寂光,亦名法性土,即前所谓得真诸法实相。真诸法实相者,乃此体之异称也。得此体已,依体起用,故有三宝出现世间。正说中首章,佛告文殊云:“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又云:“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次章菩萨请云:“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佛言: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三章云:“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又云:“圆觉净性,现于身心”。又云:“无边虚空,觉所显发。当知觉性平等不动”等。四章金刚藏赞云:“善为宣扬圆觉清净大陀罗尼。佛言: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又云:“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萤火而烧须弥,其可得乎”?重重昭示,不一而足。岂非以众生所具,即具此体。闻经发悟,即悟此体。观心所依,即依此体。诸佛所证,即证此体。故藉此同体法性之力,以加被未来也。

    【记】佛说本经之初,先入法性三昧者,何以故?摄用归体故。于他受用中,现自受用身,为佛宝。与诸菩萨说法,为法宝。上首与眷属,为僧宝。

    丙六通异名

    丁一本经

    【讲】开卷证信序。世尊欲说法时,先入法性三昧。故云:“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即是指此经体也。又云:“于不二境,现诸净土,即从此体,起诸妙用”。又云:“平等法会,大陀罗尼,清净真如,如来藏,法界性,皆此体之异名”耳。次章圆觉妙心,三章圆觉净性,一切实相,觉性平等。一切法相。四章圆觉清净,大陀罗尼,甚深秘密,平等法性,妙圆觉心,寂灭海,寂灭性等。五章秘密藏,真实相,大圆觉海,妙庄严域。六章圆满觉性,净圆觉性,法界海慧所照之相。七章游戏如来大寂灭海,无上大觉心,本际无二相。八章圆觉清净,本无修习。九章若此觉心,本性清净,由此不能入清净觉,是故不能入清净觉,则不能入清净觉海。十章彼圆觉性,究竟圆觉。十一章修此圆觉清净境界,信佛秘密大圆觉心,同入清净实相住持,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为修无上妙觉等。以上多多异称,皆此体之变名辞也。

    【记】即前七番共解中之会异,所谓会通异名也。会诸法为一体,是为法性三昧。摄用归体,是为光严住持。清净觉地,是处成就,此处即是常寂光土,常寂光不离众生当处,当处即清净觉地。佛未开口时,先入法性三昧,是教人于未开口时领会故。吾人讲经听经,皆须于未开口时,入此三昧。先将妄念一齐放下,通体一照,使他清清净净,方能会入诸佛妙理。此节最关紧要!即平日自己看经,亦当如此。所谓对经如对佛,何以故?一切诸经,即佛法身故。佛法皆从经中流出,是为法身父母,亦即吾人法身父母也。不二境,是自受用。现诸净土,是他受用。何谓不二?无生佛之名,生佛不二也。无染净之相,染净不二也。此之谓起诸妙用。从体起用。即是从一经之体,流出一部文字。所以一部文字,句句皆是妙用,皆从如来法性三昧流出。吾人看经,亦须先入此三昧,方能句句契入佛理。如此用功,那怕一分一秒钟,受用无穷。平等法会,即本经佛菩萨同住之不二境。不二,即平等也。一切从此流,一切由此入,是为大陀罗尼。或直指觉体,或兼说妙用,种种不同,故有多名。体,即性德。用,即修德。

    丁二诸经

    【讲】诸大乘经,称体之名,多多无量。或二字称。谓真性、实相、如如、一乘、法性、法身、实际、真际等。或三字称。谓如来藏、毕竟空、首楞严、法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圆觉经简介 >圆觉经目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义(附亲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