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
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惟,求哀忏悔,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辩音汝当知,一切诸菩萨。
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
所谓奢摩他,三摩提禅那。
三法顿惭修,有二十五种。
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
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唯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
一切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随顺勤修习。
依佛大悲力,不久证涅槃。
辩音问意,谓如是法门,甚为希有,第不知有几种修习,单修乎,齐修乎,抑有定法乎,应如何方便再赐开示,令彼一一开悟见实相耶。
佛首锐,论根本原无能修所修,以本体即圆觉清净故,但未觉者,不可不对症下药,即依幻修幻,幻力修习,假定二十五轮,轮为轮宝,有催转义,催除惑业,转入正智,约用言,不离方便之轮,约体言,本具清净之体,故曰清净定轮,此定,非核定义,亦非决定义,乃随缘方便以为究竟义也。
清净者,二十五轮所依之体也,既是清净,何事再修,故知是体,所言修者,除习气耳,此三法中,不拘何法,皆可得止。此二十五种中,任修何种,皆可究竟,故曰定,轮替而修,故曰轮,以修少分即少证,齐修即齐证,无不断惑证真也。
此二十五轮,正不得巳而方便说耳,若有人通达了义,一即三,三即一,文虽单分,义则全具、以止中有观,观又不离乎禅定,而禅定又全具止观也,愚人每分为三,智者定之为一,此义即全二十五轮义也。
诸仁今日所修之心中心法,正属齐修圆证,以上座时修奢摩他,下座观照即三摩钵提,而依般若扫荡一切,悟无所得,直证心源,此即禅那,以仗佛力故,修证较速,不必定取此二十五轮也。惟此二十五轮即可反显二十五种根性,证入各各不同,姑就经义一一论之,若依天合三观修,得此更有依据,不可不明。
一、单修奢摩他由止修入,即单修空观,取极静力,成就觉慧,永断烦恼者。
二、单修三摩钵提由观修入,即单修假观,观一切皆假,成就清净妙行者。
三、单修禅那由禅定修入,即单修中观,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直断烦恼者。
四、先修止后修观由至静心起妙观之用以成就者,即空假复修。
五、先修止后修禅由至静心证至静性,永断二种生死成就者,即空中复修。
六、先修止中修观后修禅由静慧力下手,起妙用度生,再了生死者,即空假中俱修。
七、先修止中修禅后修观由静慧力证清净妙行,再度众生者,即空中假俱修。
八、先修止齐修观与禅由至静力起,同时断烦恼度生者,即空融于假中而齐修。
九、止观齐修后修禅由至静起大用,体用双修复断生死者,即空假融中而修。
十、止禅齐修后修观由至静力入寂灭境,再起幻用者,即假中融于空而修。
十一、先修观后修止由慧修而得定者,即中空复修。
十二、先修观后修禅由慧观而证寂灭者,即中假复修。
十三、先修观中修止后修禅由慧观妙用,作诸幻事,安住寂静而断烦恼者,即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