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
将事,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也,后人轻法,即是于自已不痛切,用功何由得入。谛听者,恒审专一之意,万缘故下,一门深入而听也。

    佛言,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此法王,不可专指于佛,一气贯句到方成佛道止,既云永断无明,方成佛道,其非对佛可知,佛与佛毋庸说法,亦毋庸再成佛。所说者,只对众生,开山第一句,说此无上法王,虽佛全得其用,称为无上法王,而众生亦未失其用,法王仍在,宝藏未启,非谓无宝,一知即启,证入圆觉。荷泽禅师云,知之一字,众妙之门。虽名曰门,实无内外,惟染净诸法之所自出,遂名曰门。最初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是修行门一个总办法,不如是,不能永断无明也,无明一断,自然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密,悉皆流出矣。

    圆照者,无功用之照也,照即能照,觉相为所照,能所双忘,方名圆照清净,若有能所,无明未断,不名成佛,此法佛佛道同,无佛不尔,故名皆依,自觉觉他,故名教授菩萨,言此会无二乘人可闻法要,惟菩萨可教授,可领受,不与二乘共也,又名不共法。行者切勿把自己与佛分为两个,应知一切皆如也,经云通达无我法者,是名菩萨。

    说无明一段,最为简明畅达,计分五段:一说无明相貌,二说无明非有实体,无生处故,三说破无明之最简捷法,四说本来无无明,五说无明不必定指为无。惟无明与清净,名虽有二,觉则不二,常不动故,究竟圆满遍十方故,似此步步脱卸,破无明于不知不觉,真妙难思议矣。

    一、说无明相貌者,以迷人为喻,虽颠倒至四方易处,人却不曾有异,如醉汉,正醉时,不得谓为非人也,及至醒时,了无变更,了无增益,故本体则不变,颠倒则不无,其因地在一执我,认四大假合之体为身,根尘缘合之影为心,二者皆幻,生灭无常。如珠四照,随境而现青黄,青黄忽现忽灭,无从执实,愚者忘珠,执青黄之幻色以为珠。又譬彼病目,翳眼观空,见空中华,不独以空华为实,并忘自眼病翳,转辗妄取生死轮转,故以无明为父爱为母而念念生死为子也。

    二、无明非有实体者,极言有则必有体相,即不可捉摸取舍,其非有实体可知,如人有梦,梦中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明明于无生中妄见生灭,只此虚空幻化之见,亦是无中生有,就妄见故说有,就实论故说无,今名曰妄,则实,实非有,以无生处故。

    三、破无明之简捷法者,在一知字,知即一切都了,顿出生死,更无他法,修行人第一求了生死,不知生死之母是无明,无明之母是执幻,执幻之母是无慧,无慧即失照,失照即不知。此一知字,乃理解事证后之智知,非世间小慧之了知也,故密宗以般若为佛母,又心经言成佛成菩萨,无不依般若而波罗密,舍此而能成佛者,即是魔说,此为正因。

    四、说本来无无明者,是在已证知之后:一知万法皆如空华,无明安在。二知空华虚妄,不枉取执,即无轮转。三知身心两空,生死亦幻,无作无受,故无无明。四知无明本性非有,不必定取功用作为起观行照,方得身心空无,即不起照证空,或正颠倒时,其本性原来空寂,即色即空,智者见之,自彻了也。

    五、说无明非无与清净不二者,谓无明幻影以及假名依幻说觉,幻自非无,但此无明与清净,名为二物,实自一体。譬如鸣钟,声闻百里者,此钟也,若以手按之,再击则声哑,亦同此钟也,声虽有别,钟不有二,去手则又锽然远送,声闻百里矣,故无明乃暂时声哑,于钟毕竟无损。无明清净二者,同一如来藏所自出,性既虚空不动,无起灭,无知见,又复谁起谁灭,何有能见能知,毕竟不可得,无明亦然,再心境两空,情器交彻,普该一切,遍满十方,如来藏性,本来如斯,不须灭旧添新,灭惑生智,方名究竟也。所言如法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圆觉经简介 >圆觉经目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