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
。
罽宾国名在北印度。
佛陀多罗精通三藏为三藏法师,于唐长寿二年来中国。
译此经在神都白马寺译,两卷为法师口授他人笔录者。
婆伽婆佛也。言最清净觉,自觉觉他。觉,满义。
光严重重交光,照耀炳著。
住安住永绝攀缘。
持任持勿失。
不二随顺随顺不二也。
入证入也,息诸分别,智与理冥曰入。
三昧正定正受也,不受一切外缘曰正受,不惑则定矣。
摩诃萨大也,如发大心、修大行、证大道,此指地上菩萨言。
上首领首也。
眷属主伴会合之众,同见同行者。
平等法会此言法性之会,无我无人,故言平等。
二、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作是语已,五体投他,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咨询如来因地法行,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堕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文殊师利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密,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云何无明。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文殊汝当知,一切诸如来。
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
了达于无明,知彼如空华,
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
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
平等不动转,觉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众幻灭无处。
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
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
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文殊问意,为全经纲领,计分三段,一问如何明悟因地法行,故曰愿为说于如来本起因地法行,二问如何是发心修持,故曰于大乘中发清净心,三问如何除诸禅病,故曰远离诸病,使末世众生不堕邪见,只此数语,巳将圆觉经义大纲提出,为全经清净眼目。
人生难得,此生能闻正法,由此启发觉慧,了达本性,此一大事因缘,永离三界,于一生关系之巨,任何重要急事,难与比拟,其机缘之不易得,正如大海中落一细针,入海访求,宁有把握?今不期而得,其喜可知,此或可仿其万一。故必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