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要释(斌宗法师讲述)
是觉他;自行化他的工作做到彻底就是觉满。自觉是就理智(觉悟)方面讲,以宇宙人生为其觉悟的对象;觉他是就其悲行(化度)方面讲,以一切有情为其救度的对象;觉满是就其知行合一方面讲,以自利、利他,福慧圆满为其唯一的目标。由此观之,佛陀确为一个究竟觉悟人生真理,做到圆满利人的伟大人格的圣者。

    就因为佛陀是具足一切智慧,故能开示一切众生破迷启悟,揭妄显真;佛陀是具足一切福德,故能普利十方有情四生六道,一律平等拔苦与乐。至于神通威德、愿行等莫不一一不可思议。

    据上所说,佛陀觉悟的主要即在外悟一切缘起性空之理,内悟自心本具佛性。

    但觉是迷的反面,众生痴迷长受生死痛苦,佛陀觉悟永得解脱安乐;有觉悟的佛陀才显出了痴迷的众生。本来心佛众生是三无差别的,究其分野就在这迷悟之间。要知道佛性人人本具,我们如能从迷梦中醒转来,同时又能仿效佛陀的救世精神,自利利他实行做到彻底,也就是佛!

    复次,二乘也不是有了觉悟吗?何故不能称为佛陀觉者?因为它的觉悟仅仅得到偏空真理(自觉未圆),尤其是只顾自利解脱生死(觉他全无),所以不够称为佛陀觉者。菩萨也不是做了觉他的事业吗?何故亦不能称为佛陀?因为觉他的功德还未做到圆满(福未足),用时尚有微细无明未断,所证未圆,如十四夜月(慧未足),因此也同样不能称为佛陀。

    在这三乘圣格中独显出佛陀的崇高伟大,所以我上面说:佛陀当译为大觉者才算恰当其称,就因为此。

    这三觉的道理,正与大学的在明明德(自觉),在亲民(觉他),在止于至善(觉满)的道理相同。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因修正功满,由始觉智契本觉理,理智合一,始本不二,达究竟觉名之曰得。其实得未尝得,因本有故。

    阿译为无,耨多罗译为上,三译为正,藐译为等,菩提译为正觉,合拢来为无上,正等,正觉。兹为便利上,从下正觉二字解释上去。

    正觉(正者不邪,觉者不迷),谓正确的觉悟离颠倒戏论的一种正智;此为拣别凡夫之不觉,和外道之邪觉。因为众生自无始来,妄想执著将本觉真心埋没于五蕴之中,迷而不觉,谓之不觉众生;外道心外求法,所觉之道非妄即邪,所以他们均没有称为正觉的资格。

    正等(正者不偏,等是平等),自觉之后,毫不自私地,能真正平等,力行利他工作;此为拣别二乘之独觉。二乘虽有正觉,但求自利,不能利他,乃偏而不正,没有平等普遍心,不能称为正等。

    无上,三觉圆满,万德具备,没有能过其上者其自证方面,则智慧圆满无上,其利他方面则功德(福)圆满无上。此为拣别菩萨之分证。菩萨虽真俗等观,能够自觉、觉他,唯其自证的智慧未圆,尚有微细无明未破,利他的功德未满,还有上位佛果可求。因此,仅可称为正等正觉,不够称为无上。唯佛一人福慧两足,究竟圆满,才够得上无上正等正觉之称(正觉即自觉,正等即觉他,无上即觉满)。此阿耨等九字,何故不直译为无上正等正觉而仍存梵音呢?因为它是佛陀三觉圆满之德号,为了表示尊重,所以不翻。此为四例翻经的翻字不翻音,及五不翻中的尊重不翻。

    现在明诸佛得智果的文,则举三世,而上面明菩萨得断果的文,照理当指十方,谓十方菩提萨埵,才为恰当。虽则没有,想系经文的简略吧。窃以,言三世必具十方,举十方必赅三世。三世是竖(时间),十方是横(空间),横表无边,竖表无尽,无尽无边的诸佛菩萨,悉皆依此般若而修而证,般若法门可就太微妙了!那末,则只此心经一卷,就成佛有余矣!经云般若为诸佛之母,也就在这。

    综上所说,挂碍,是生死的业因,恐怖,是生死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目录 > 要释(斌宗法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