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要释(斌宗法师讲述)
中色不异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句是遣执文。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句是显性文。是故空中无色无智亦无得句是破妄文,于中无色无受想行识乃至无意识界这是破凡夫我相;无无明无苦集灭道这是破二乘法相(无无明句破缘觉法,无苦集灭道破声闻法);无智亦无得这是破权教菩萨法相。以无所得故三藐三菩提此为证果文菩提萨埵依般若究竟涅槃,这是明菩萨得断果;三世诸佛依般若三藐三菩提,这是明诸佛得智果。以上为显说般若。

    其次,故知般若是无等等咒是先出名叹益,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即说咒曰娑婆诃是正说咒语。以上为密说般若。

    又色不异空等四句为略说般若,是故空中,无色以无所得故为广说般若。五蕴,十二入,四谛,十二因缘等为权法;无所得,究竟涅槃,三藐三菩提为实法。扼要的说:照见蕴空句是破妄显真,略明行深般若的境界;色不异空至无智无得句是悟妄即真,广阐般若真空实义;以无所得句是总结般若功能和实相境界;依般若波罗密多句是明诸佛菩萨皆依般若得解脱而成就无上菩提,以显本经之殊胜(依般若句属修行方面;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句属断妄方面;究竟涅槃,三藐三菩提属证果方面)。

    复次,本经若照文字方面看来,虽然没有开端的序分前言,和最后的流通分结论。若变通办法来说,无妨把观自在至度一切苦厄句,为序分,因为这几句话是结集经的人叙述菩萨修证工夫而加上的,是一种叙由语。故知般若波罗密多至菩提娑婆诃句,可以代替流通分,因为这段文是明显密兼胜,且首句是结叹般若功能的。是否有妥愿先觉者有所指教!

    本经五重玄义

    何故讲经须先解释经题?盖题为一经之总纲,全卷经文为一题之别目。题目既明则经文易懂,故须先释题。这可比如网提其纲则众目自彰,衣挈其领则群缕必直。先释题目亦复如是。

    释题之法,贤首则用十门玄谈:一、教起因缘,二、藏教所摄,三、义理分齐,四、教所被机,五、教体浅深,六、宗趣通局,七、部类处会,八、传译时代,九、总释经题,十、别释文义。此为贤首释经的方法。天台则用五重玄义,内容分为通别二种。通则七番共解,别则五重各释。七番共解者:

    一、标章即分科也。所谓标其章段,如标五重,层次分明,使人容易忆持,令起念心故。

    二、生起如五重次第相生而起。凡标章段者,必有其次第之生起,使不散乱,令起定心故。

    三、引证凡所发言论,欲使人深信者,当引经据典,或古人名训,以证所说不谬,令起信心故。

    四、观心佛说一切法,不离一切心,所以闻法要须句句指归自己。如现在所讲的般若心经,般若译为智慧,智慧是对愚痴而言。智慧是觉,愚痴是迷,觉即是佛,佛不在外即此现前一念本觉真心,此心不被尘欲所蔽,境界所转,当体历历明明,此觉理之智,就是般若实相般若即自性天真佛本觉真心。余波罗密多,例之可知。此约观心释名也。如了达实相,即观心体也,修因证果,即观心宗也,断惑证真,即观心用也。分别浅深大小,即观心教也。所以须明观心者,意在要人即闻即解,令起精进心故。

    五、料简就是问答。问答可以解释群疑,所谓疑破暗消,慧心开朗,令起慧心故。

    六、开合谓开广合略,以顺众生根性之利钝。如本经所明若有众生迷心者则合色开心,如五蕴是也。若迷色者则开色合心,如十二处是也。若心色俱迷则心色俱开,如十八界是也。若心色俱不迷者则心色俱不开。因为要使众生随机获益,所以明开合以示广略,使各随机宜,亦是令起慧心故。

    七、会异谓会通异名,使其正确了知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以坚固其信心,并令起慧心故。当知以此七番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目录 > 要释(斌宗法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