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释(斌宗法师讲述)
。或于渐教中悟顿教理,顿教中悟渐教理,所谓闻大教悟小理,闻小教悟大理,因无一定,故曰不定教。
智论所谓:佛于鹿野苑初转四谛法錀时,憍陈如等五人得须陀洹果,八万诸天得法眼净,同时又有无量菩萨闻大乘法得无生忍,这便是同听异闻的明证。正如说四谛时,藏教人闻之则悟因缘生灭之理,通教人闻之则悟因缘即空之理,别教人闻之则悟因缘即空即假之理,圆教人闻之则悟因缘即中道实相之理的意思相同。要而言之,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而彼此互不相知者为秘密教。佛以一座随机说,众生各各随所解,而彼此互知者为不定教。秘密、不定二教,能够统摄顿渐二教,与五时所说,总之,顿教直说大法,渐教专谈小乘,不定教是一座异谈,所解不同,秘密教是佛以一音说法,众生随类得解。
复次、此化仪四教若详细的研究起来,须各约教、行、部三义释之。
顿教三义:一约教谓不历时调停,直说圆顿大法,别则独指华严时所说者,通则五时俱有。二约行谓不经次第,顿超直入,所谓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别则单指华严行者,通则方等、般若、法华三时中悉皆有之。三约部部是部类,指三藏十二部而言,别则专指华严经,通则凡一代教中直说顿超法门者,如圆觉经等,并宜收入此部所摄。
渐教三义:一约教谓曲引钝根,经三时之调停,先说小而后说大,别则独指阿含、方等、般若三时所说者,通则前后二时亦皆有之。二约行谓按步而修,次第证悟(历劫修行,次第断惑证真)。三约部别则局指阿含经,通则凡一代教中所说小乘引诱法门尽可收入阿含部,凡弹偏斥小,策进法门者,宜收入方等部,凡荡空破执,陶铸转教者,宜收入般若部。
秘密三义:一约教于四时中如来以三轮不思议力(身轮现通,口轮说法,意轮鉴机),一音说法,随类各解,此则无别可指,通则前四时(法华以前)皆得有之,唯法华是显露教,但有秘密咒而非秘密教。二约行谓或修小行而密证大果,或修大行而密证小果;又如受持陀罗尼法门亦为秘密行之一。三约部别则专指一切陀罗尼经,通则诸经悉皆有之(如弥陀经之往生咒,楞严经之楞严咒等)。
不定教三义:约教,约行,均与秘密教同。三约部无别可指,而通于前四时所说诸部。
以上为化仪四教;顿、渐二教为竖之化仪,秘密、不定为横之化仪。总之,顿教是对最上利根,顿时圆说,如华严时所说之教义。渐教,是对渐契之机,如阿含时所说之教义。秘密教是对一种特殊之机,圆音演说,使一会的人随机证解秘密不知。不定教是于一会中的随机说法大小兼施,偏圆并陈,而闻者各随所解获益不定。化仪四教约略讲完。现在要来说明化法四教:
藏教、通教、别教、圆教,此为化法四教;乃释尊教化众生之方法,故曰化法(如世药味)。
一、藏教(小乘教):完全的说当称它为小乘三藏教。因为由来小乘的三藏经律论,与大乘的三藏说起来比较整然一些,所以把小乘命名为三藏教。它是以四阿含为经藏,以毗尼为律藏(梵语毗尼,亦云毗奈耶,此翻为律,亦翻调伏),阿毗昙为论藏(具云阿毗达磨,译为无比法)。此教专为教化声闻缘觉二乘根机,纯属小乘之教。是开示界内钝根众生,明生灭四谛、十二因缘、事六度,修析空观,断见思惑,得一切智,见但空理,出分段生死证偏真涅槃,是为藏教义。
二、通教:通者同也。是对三乘共同的说法,其教义通同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所谓通前藏教,通后别圆二教,故名通教(钝根的则通前藏教,利根的通后别圆二教)。此教化度界内利根众生,正化菩萨,傍化二乘,明无生四谛,不生灭十二因缘,理六度,修体空观,断三界见思惑尽,更侵习气,得一切智,见真谛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