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纲宗
经正以彰二乘之权,一乘之实,亦即是彰一乘因行为绝之因行也,是为彰行。
丁、利今后此复析为利今、利后二义:利今者,指利益遍于佛说法之时言。利今亦分二种:一为果记利。如佛为诸大弟子亲口授记,决定成佛。诸大弟子因是决定勤求无上菩提,修入佛乘,是名果记利。一为现证利。如佛说妙法,龙女立地成佛,余众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现证利。利后者,如于后末世,有人受持读诵是经,即为供养佛之舍利。又自佛示现迄今二千九百四十八年,因此经典,正法、像法、末法悉获利益,均名利后。
戊、显时机此复析为显时、显机二义:显时者,显明说经之时期也。或别为五时,或云三时,或云唯一时,说各不同。玄奘法师则谓:各时说教,因机不同,实则唯是一时之教。特随时相长短而现,而实亦并无有时分之相可见,故唯是一时。兹可略为第一时多说有,第二时多说性空相空,至第三时则说此妙法莲华经等。为显露第三时中道了义、开权显实之教也。显机者,显说此经之机也。从根本言,机唯是一,以众生本具同一法性,同以真如法性为性。但以众生种姓不同,故令说经之机亦随之不同。或先说小乘,使先证果,后入大乘,此一机也。而此经所正被之机,即使曾发菩提心,怯弱退失,流入小乘之声闻众,再发大心,重趋佛乘,此则本经之机也。
二明经之宗旨
本国古德总判经论,约分四宗:一、立性宗,明法有体性。二、破性宗,明法有相无体,如成实论是也。三、破相宗,明法相亦空,如般若等经是也。四、显实宗,显中道了义之一乘实相,如华严、法华等经是也。此经即属第四宗。至于依文判教,教凡三类:一、多说有宗,虽多说有总归于空,如阿含等小乘经是。二、多说空宗,虽多说空不碍于有,如般若等经是。三、非空有宗,说真俗二谛非空故名为有,说我法二执非有故名为空,如华严、法华等经是。以上义故,此经摄于中道了义宗,然亦尽摄各宗,以此经能显示诸法实相,而总括趋入无上乘之方便也。
三解经品得名
先解经得名,即解释经题之名也。妙法莲华经五字,梵云萨达摩奔荼利迦素呾揽。萨、正妙之义,平正正直为正,众善毕彰为妙。达摩、法也。奔荼利迦、白莲华也。素呾揽、经也。亦译契经,以能契于说法之时、及契于众生之机也;亦略称为经。
经名妙法者,具妙以成法,因法以彰妙。盖自有此经,而一切大小乘众生皆知回向于一乘如来智慧,即知以一切根本智、后得智,证于理智无别之法性。而此法性、即为真如平等法界之本来实相。故此经名,堪称妙法也。经云开佛知见者,一真法界平等实相,生佛无二,本有不可思议之妙相妙用。若由证知心空、法空,随顺无上妙智以证于不二法性,即可显现本具之无边功德,以顺成此不可思议之性用。然众生不悟,恒迷没于烦恼生死海中。佛乃以根本智、后得智所证之广大性用,向众生性海烦恼中而开发之也。经云示佛知见者,即佛偶所证得之佛乘、涅槃、解脱三德之理显示众生,使莫不知同具此三德涅槃与佛无二是也。经云悟佛知见者,即显示佛所成就之菩提圆满报身,使众生知可依以修习,得悟入于佛智是也。经云入佛知见者,因众生在无明烦恼中,不复知有佛乘之无上妙果。佛乃开示解悟,使之因悟趋行,得渐证入,于是修于一乘因行,以入于佛之知见是也。以上所说,若理若智,若因若果,均名妙法。又此妙者,绝对之妙,何以故?以在三恶道恶法中,若为言人天之法,即为妙法。然福果易空,乃为说四谛、十二因缘之二乘法,以较人天之法,即又为妙法矣。然二乘妙法虽可解脱于三界生死轮回之苦趣,而于一心本具之法身、般若德用,实未能成就,则二乘法仍非究竟妙法。故惟有唯一大乘,始足为究竟妙法也。是故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