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品第一
太虚大师讲述
本经二十八品,计分三分:首、序品为序分;次、自方便品至常不轻品,共十九品,为正宗分;次、自神力品至嘱累品,共八品,为流通分。正宗分有诸释之不同,试分说如下:唐窥基大师将正宗分约为境、行、果三门:以自方便品至持品,共十二品,为显一乘之境。安乐行品、从地涌出品二品,为显一乘之行。自如来寿量品至常不轻品,共五品,为显一乘之果。又、嘉祥吉藏大师,则将正宗分约为乘权实与身权实两大分:以自方便品至安乐行品,共十三品,为明乘之权实。以自从地涌出品至法师功德品,为明身之权实。天台智者大师之分迹本二门,似之。而以窥基大师之科判,较诸家为特胜,因由了解妙境,即可发起因行,趋入佛果故也。
序品第一
甲一序分
天亲菩萨论说此序品,有七种成就,为他宗所无,兹述如下:一、序成就,即由如是我闻至耆阇崛山中一节是。以亲闻之人,说教之时,说教之主,说教之处,圆满胜余故也。二、众成就,即与大比丘众一节是也。三、时成就,即为诸菩萨说大乘经以下一节是。以先说无量义经具十七名,胜于余经故也。四、随顺威仪住成就,即佛说此经已结跏跌坐一节是也。五、依止说因成就,即尔时佛放眉间光一节是也。六、大众现前欲闻法成就,即尔时弥勒菩萨作是念一节是也。七、文殊师利答成就,即以宿命智显现过去因果,能作是答,并为余经所无故也。第一与第二种成就,为通序,以与通常之序相似。第三至第七种成就,为别序,则以别叙此一经之所由缘起也。
乙一序成就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如是我闻,一切经首多置此语,兹释其义:一曰、遵遗教:因佛临涅槃时,酬优波离、阿冕楼陀、阿难等之请,特命置此四字于经首,故经首用此遵遗教也。二曰、断三疑:众生之疑有三:一疑,佛因大悲从涅槃起,更说妙法。二疑,更有佛从他方来,住此说法。三疑,阿难转身成佛为众说法。今标明如是所说之法,为我昔日侍佛亲闻,则非佛更起及他方佛至与自己转身成佛所说之法矣。三曰、生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首述如是我闻,则先确然自信,因以起大众之信顺矣。四曰、离过失:如是之法,由我亲闻,则我于此经初无增减之过失也。
以上四种,均为经首置如是我闻之因由。兹更因文释义如下:一、常语如是二字,恒为譬喻,例若如是妙法、如是莲花之类。而阿难则亦云:如是一部妙法莲华经,实为我所亲闻也。二、有教诲之义,犹言如是一部妙法莲华经,乃我所亲闻,汝等应当受持是也。三、有问答之义,如人问此经是否亲闻,而阿难答言:如是乃我亲闻也。四、有允许之义,如人言可否开示此经,而阿难答言:如是当说我之所闻者,乃欣喜答应之意也。
我之义有三:有凡夫外道等我执之我,有依法性常住自在而假名施设之我,有通俗对人称谓之我。今阿难所说我闻之我,乃对人称谓之我耳。言我闻者,别于众闻也。以上为总显己闻。
一时之义,非一刹那,非亿万劫,非佛成道后之说法三时、五时,亦非通常之年月日时。盖自有众生感佛说此妙法莲华经以迄于终,皆谓之一时也。以上释说教之时。佛、梵语为佛陀,亦简称为佛。梵经中多题婆迦梵,义译世尊,此方多名为佛,译云觉者,即具有无上正等正觉之智者。觉之义,约分为三:自觉以超于三界凡夫,觉他以超于二乘圣人,觉行圆满以超于菩萨而为佛也。以上释说教之主。
住、非行住坐卧四仪中之住,凡佛所居止游化之处,即谓之住于是处。王舍城为摩揭陀国王之都。耆阇崛山即灵鹫山,亦称鹫峰,最称高胜,过于余山,以喻法胜超越二乘也。以上释所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