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方便品第二
及后得智之二无漏智,于一切法界种种性相因果差别无不了知。三、智慧之伴,即六度万行庄严功德等是;无不以智为先导,以根本、后得二智为总持。四、智慧之因,即因解而起行,因行而证位,因证而成就佛果万德圆满之智觉等是。五、智慧之境,谓若空、若有、若有为、若无为、若有漏、若无漏一切诸法,皆名为一切种;此一切种之境界,即为一切种智之境,即下文云如是相、如是性等是。以上五义,总显佛之智慧,惟有如是智慧,故为甚深无量。甚深有五义:一、自体甚深,智慧体性即真如实相故。二、自义甚深,智之义相即佛之二智,非九法界众所能及故。三、内证甚深,佛智自证,余智难及。四、依止甚深,以此智慧以法界法性为依止故。五、无上甚深,以佛所究竟圆满无上菩提之智,等于无等之真如法性故。由此五义,故曰甚深。无量者,如空无尽,不可以数限量之义。又、众生无量,即众生之心欲无量,即一切随顺教化之差别智无量;而佛之根本智,既超过于此无量之一切差别智,故亦为无量。

    智慧门,指佛教化众生之方便、及其境界而言,兼教门、行门二种。门以能通能入为义。经言佛智慧门难解难入,即其门甚深之义,约释为难见、难觉、难知、难解、难入五义。难见者,以等觉菩萨所见佛之境界,尚为其少分,非即佛之究竟境界故。难觉者,以等觉菩萨尚非究竟觉故。难知者,以佛境界惟佛与佛乃能了知,余不得故。难解者,以非思量分别可解故。难入者,以佛之境界,非语言文字可入故。由此五难,益显甚深之义。

    壬二释斯胜妙

    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

    因断二疑,故须别释。二疑者何?一、声闻众以为佛证涅槃,我等亦行佛法而证涅槃,胡为我等不能了知佛智?二、佛之言教,即佛之智慧门。所云三界二十五有诸苦,悉由贪、嗔、痴所自招受,应修三十七道品等行,今我声闻等如法修习,已证无学得阿罗汉果,己为圆满,胡云不能了知佛智?以上二疑,皆由声闻等众不知自证之果,仅解脱于三界生死,尚未得无明漏尽,于一真法界之根本、后得二智悉未亲证也(凡如法修持之声闻:利根须三生,钝根须六十劫,始证阿罗汉果)。

    佛曾亲事无量诸佛,则教门甚深;尽行无量道法,则行门甚深;勇进则非仅自了;名称普闻则为佛所叹增己功德,众所知识增人功德,非二乘独了之无闻者可比;成就甚深未曾有法,则自证者不可思议;随宜所说意趣难解,则化度众生虽随契理契机之宜,根性未熟者仍难了解。以上、明佛智慧门甚深,难解难入,为二乘人所不能知。

    辛二叹能证能说师妙

    壬一总标

    “舍利弗!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

    法性身佛,本无自他之相及成佛之相可得,此云成佛其义有二:一为因圆果满之报身佛,二、为机缘成熟出现世间之应身佛。应身佛多为众生示现而来,故有成佛之相。又能证一真法界之智,即为报身佛;能起身口意三轮不思议教化之智,即为应身佛。

    此总标佛说一切法度一切众,悉已成就,无不圆满具足也。种种因缘有三义,即经文下云无数方便、知见波罗蜜、及念观等是。譬喻之义如下。佛所自证之实相,为语言文字所不能及,非假佛之方便智无由委曲显现。故佛法本无可说,而佛所说法悉就各类众生心量所及之语文以为开示。例如本经佛所说者为妙法,惟一堕名相即已非佛所自证之法,故妙法二字即是等于譬喻。所有种种经文,亦即谓之种种譬喻可也。

    壬二别释

    “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所以者何?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舍利弗!如来知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妙法莲华经讲演录简介 >妙法莲华经讲演录目录 > 方便品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