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品第二
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
别释中分四,本节具别释中之三。
一、自令离诸著以上,属种种方面。佛既成就种种功德教化众生,因众生心欲无量,故方便亦无量。九法界众生各有所著,各著于自类之境界、自类之知见,故不能超出于自类。如修行各众之证四果、证十地者,均易各著于自所现造之境界;修外道者,尤各自著于所执之境界。惟佛以大悲方便,随类现身,广为开示,引离诸著。
二、自皆已具足以上,属种种知见。佛于一切境界,无不究竟了知。波罗蜜、即究竟,此即后得智。
三、自禅定解脱三昧以上,属种种念观。广则难度量,大则难包举,深则难测知,远则难追及,均赞如来知见。无量、即四无量心,无碍、即四无碍辩,力、即十力,无所畏、即四无畏,禅定、即四禅八定,解脱、即八解脱,三昧、即三摩提。谓佛于一切法无不了知,为种种念观成就。
“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
此下属别释之四、种种言词。种种言词复分为六:一、种种成就,二、语言成就,三、相成就,四、堪成就,五、无量种成就,六、随顺众意为说修行法成就。
自成就一切未曾有法句以上,为种种成就。谓佛于若空若有,世出世间,一切等觉菩萨所未曾有之法,悉皆深入,洞无涯际,究竟成就。自悦可众心以上,为语言成就。佛法本无可说,亦无能说之土,佛以甚深之方便智,分别众生心欲,契理契机以为之说,故名为巧。因能柔软,遂悦众心。自不须复说句以上,为相成就。以能证故能说,因能说益显能证。取要言之者,显佛于一切菩萨所未曾有之法悉已成就。而止不复说者,于佛之成就赞叹至极,以为无容再说,适益启会众歆慕欲闻之心。正为世尊说法方便善巧之相,故曰相成就。自难解之法句以上,为堪成就。以成就第一希有,堪能证说故。自乃能究竟诸法实相句以上,为无量种成就,以诸法实相无尽,唯佛智亦无尽故。
“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此随顺众意为说修行法成就也,谓随顺九法界说种种法。在种种言词成就中,有证有说,即因说显证。如经云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及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等语,即显能证,均为显境言词。又经云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及第一希有难解之法惟佛与佛乃能究竟,又所谓诸法如是性相力用等语,即显能说,均为显义言词。
诸法、指一切法,实相即法性。若以法性言之,虽一字一义亦无可立;若以法相言之,随举一法皆有性、相、力、用等十种。犹虑此十种不足以尽之,故复云诸法之本末究竟等,以明一法之有无量义也。相、即可名之相,即可取以为法之分际者。法、有变迁者,有不变迁者,有显现者,有不显现者。变迁者为相,不变迁者即名为性;显现者为相,不显现者即名为体。法之性、相、体三者,各有业用,即名为力。有所作为,故名为作。又诸法皆从因与缘生,皆有其果与报。从此一法生彼一法者,此一法即为因;彼一法助成此一法者,彼一法即为缘。如谷种因日光与水分而生芽,谷种为因,水日为缘。芽即其果,生芽即为其报也。本末究竟者,以法性为本,即以法相为末,法相之最高最后之果,即为究竟。以上种种,佛无不如实了知,即无不称性而说,此为随顺众意说法成就。
依玄赞及法华论,有五种问词:即何等法,何体法,何似法,云何法,何相法,以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