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草喻品第五
太虚大师讲述
第二周说法中,第一节如来喻化、及第二节中根领悟已释竟,兹释第三节佛重述成。即佛重述前所未尽之义,再伸引证,俾共了解也。成此义者,为药草喻品。
方便品为上根正说法相,而鹙子当下即能领悟斯法,故曰如来法说、鹙子法领。譬喻、信解二品,为中根显说譬喻,而四人当下亦即解此譬喻,故曰如来喻说、四人喻领。今佛仍欲以喻重显法义,故有此品。
前说佛唯一乘方便说三,则知三乘原为一乘。而于应行权说之处,仍不能不随宜说法,或说人天,或说二乘,或直说唯一佛乘。若必执著唯一佛乘无别余乘,如是之说虽能契于佛之本怀,而于佛方便说法之智,即是未能了解。盖众生种姓,各类心性恒沙差别,若专执一乘之教,是即成法华论所说之第三增上慢,必有若干种姓众生不能曲受佛乘之利益矣。为对治此种增上慢,故有此品。
方便品曾说佛之智慧及其智慧门二均甚深,嗣于譬喻品中开权显实,方便说三,佛乘唯一,已共领悟佛之智慧甚深矣。今须说明众生之机虽各不同,而如来说法则皆平等:或闻四谛、因缘,或闻教菩萨法,三根各润,一雨均沾,以明佛之智慧门甚深,故说此品。
法华论十种无上云:第一为显种子无上,故说雨譬喻。盖此雨普润三草,而大草取喻佛种,与中小二草虽同被一雨,独有大根、大茎、大枝、大叶之殊异,以此大草之种子为无上故也。为显此种子无上故,故说此品。
药草、总喻五乘种姓之众生,众生依佛教化以修行证果,犹草依土地雨水以滋养生长也。药不必皆草,如金石等药是。草不必皆药,如非药之草等是。以药草为喻,取其友善种无漏种,皆能对治恶烦恼疾病之功用也。
戊三佛种述成
己一赞印
尔时、世尊告摩诃迦叶及诸大弟子:“善哉!善哉!迦叶善说如来真实功德,诚如所言。如来复有无量无边阿僧祇功德,汝等若于无量亿劫说不能尽。
此赞许大迦叶之说,而加以印可也。告诸大弟子,则所示者不仅大迦叶等四人,已寓普利中、下根之意。佛意谓:唯一佛乘方便说三,此如来不可思议之随顺众生功德,而汝大迦叶乃能说之,故堪赞善。然如来尚有无尽藏功德,为汝等穷劫所不能尽说。此重申实法之义以广众心,兼以明无上之自利利他佛功德,非仅借语言所能尽显也。阿僧祇、义言无数。
己二陈述
庚一长行
辛一法述
“迦叶当知!如来是诸法之王,若有所说,皆不虚也。
法述、谓正述法相。约分为四,此释佛兴于世。佛为众生说法,无论说虚、说实、说有、说无,均各随宜显示,无不自在,能转法錀,不为法缚,故曰法王。又所说诸法,均能契于正法之理,契于众生之机,令各随分获实在之利益,故曰不虚。又不虚之义,非语言有一定轨式之谓;若以一定轨式为不虚,如佛先说小乘涅槃为究竟,后复说大乘涅槃方为究竟,则前说岂非虚语。盖前语契机,后语契理,皆于众生各有实益,是谓不虚。试反证之,彼世间种种施为造作,然不久即归破灭,以用有漏法收有漏果故,以所说非无漏、非究竟、非第一义故。更换言之,惟佛一一所说,皆无漏、皆究竟、皆第一义,故皆不虚。然非佛之智慧,亦何由能了一切种,察众生机,说此无漏、究竟、第一义之法,使众生证知其不虚乎?故又知惟佛之说,始皆不虚也。
“于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说之,其所说法,皆悉到于一切智地。
此释法利群生。一切智地即佛之究竟地。一切法之实相,非真智不能证,非语文所可示,即欲说之亦不过以此不能及之语文,曲显其假相而已。譬有人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试问此所言之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