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宝塔品第十一
华果次第庄严。树下皆有宝师子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宝而校饰之。亦无大海、江河、及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铁围山、大铁围山、须弥山等诸山王,通为一佛国土,宝地平正,宝交露幔遍覆其上,悬诸旛盖,烧大宝香,诸天宝华遍布其地。
此三变其他之大千世界。以上明小乘人既发大心,则所证涅槃立变为无漏净土。又明一切依报入于一依报,一切清净国土通为一佛国土,无有障碍隔别之相。
子四佛方安处
尔时、东方释迦牟尼所分之身,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国土中诸佛,各各说法来集于此。如是次第十方诸佛,皆悉来集,坐于八方。尔时、一一方四百万亿那由他国土诸佛如来,遍满其中。
癸四持华慰主
是时、诸佛各在宝树下,坐师子座,皆遣侍者问讯释迦牟尼佛,各赍宝华满掬而告之言:“善男子!汝往诣耆阇崛山释迦牟尼佛所,如我辞曰:‘少病、少恼、气力安乐、及菩萨声闻众悉安隐不’?以此宝华散佛供养而作是言:‘彼某甲佛与欲开此宝塔’。诸佛遣使,亦复如是。
主、指释迦牟尼。耆阇崛山即灵鹫山,为佛说法安住之处。秽土既尽变为净土,更何有此山之相?解之者约有二义:一、此灵山即为本心之山,二、净土之相亦不碍于灵山之相。盖凡圣同居土,实报庄严土,及常寂光土等,并无二土,即是一土,但随其心净则国土净耳。病恼、非佛身之病恼,众生心净易化则佛安乐,难化即增佛之病恼,所谓众生病则佛病也。
壬三正开塔
尔时、释迦牟尼佛见所分身佛悉已来集,各各坐于师子之座。皆闻诸佛与欲同开宝塔,即从座起,住虚空中。一切四众起立合掌,一心观佛。于是释迦牟尼佛以右指开七宝塔户,出大音声,如却关钥开大城门。
诸佛齐集,与欲同开,显十方诸佛无不欲于如来藏心,显现本有之清净法身。故释迦牟尼即先示现住空,以显中道之义。空则非有,住则非空,即无住而住之义也。右指以随顺为义,喻顺于一切众生根性以为开示。开权显实之妙法,为二乘所希闻,故曰出大音声。破除一切执著,故曰如却关钥。统摄群机,导归一乘,故曰开大城门。
辛三明见赞
即时一切众会皆见多宝如来,于宝塔中坐师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禅定。又闻其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佛,快说是法华经,我为听是经故而来至此”。尔时、四众等见过去无量千万亿劫灭度佛说如是言,叹未曾有。以天宝华聚,散多宝佛及释迦牟尼佛上。
此释众见佛身、散华赞叹。坐师子座下三句,显如来法身常住、圆满寂灭之相。会众既见佛身,再闻赞善,故叹未曾有,益证是经之可尊重也。会众亲闻过去古佛之言,正明生死涅槃平等。
己二募众说经方陈付嘱
尔时、多宝佛于宝塔中分半座与释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即时、释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结跏趺坐。
此释如来塔中同坐。古佛今佛法身不二,正明佛身平等。
尔时、大众见二如来在七宝塔中师子座上,结跏趺坐,各作是念:佛坐高远,惟愿如来以神通力,令我等辈俱处虚空。即时、释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诸大众皆在虚空。
此释如来接众处空。以神通力、接诸大众皆在虚空,喻以方便智力,尽引众生处处离著,以上趣一乘中道。此即释迦牟尼所正说之妙法,与多宝如来所由赞善之义也。
以大音声普告四众:“谁能于此娑婆国土广说妙法华经?今正是时,如来不久当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华经付嘱有在”!
此释付嘱流通。
戊二重颂
己一颂塔涌闻法证经胜妙
尔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