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譬喻品第三
漏即驾上白牛车。我讲心经时,有偈云:「白牛大车磷磷转,黄脸小儿跳跳钻。」黄脸小儿跳跳钻,譬喻人们的意念是反覆不定,像小孩子在蹦蹦跳跳一样。幸而人皆本有大白牛车——无漏,以把持这念生念灭的意。「驾以白牛」:「白」是色的本体,清净无染,此谓法之本体清净无染,与无漏之智相应。大白牛车表示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圆满成就,得以开悟。又表示四正勤(未生善根令生,已生善根令长,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消灭)。
「肤色充洁」:譬喻二世善圆满,二世恶消灭。四如意足(欲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念如意足又叫心如意足、思惟如意足)。你们若能无淫欲心,本著无漏的智慧,你欲修道,就能满修道的善欲。你想精进,就可以发奋开拓西方佛教之先河。念如意足,即能遂心满愿。思惟如意足,是有所思惟就能达到理想。故欲得无漏智慧,必先去一切染污,以清洁为本。
「形体姝好」:即大白牛车形体美好,譬喻发大乘心,如形体姝好,只此一心就包括一切法。
「有大筋力」:即大白牛有强健之筋力,「筋」譬喻五根(信、进、念、定、慧)。这五种善根,何以为「根」?根以生长为义,所谓「根生蒂固,本固枝荣」。根本坚固,枝叶才会茂盛。我曾说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故学佛法先要有信心,继而向前求进步,念兹在兹,永不忘却。有了「念」根,不被人所动摇,更要有「定」根坚持立场,才足以度人而不为人所转。有「定」根则能生「慧」根。「力」喻五力(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由五根生五力,有五力则可证得无漏智慧,成就一切菩提种子。
「行步平正」:即此牛有大筋力,故行步稳当,毫不蹉跎。譬喻定慧均平,必须定慧并进。若单有定而缺慧,则成愚痴的修行人。单有慧而无定,就成太活跃的修行人。故必要「定」「慧」兼备,互助互勉才算标准。又譬喻七觉支,又名七觉分,亦即七菩提分,是七种觉道法门。佛为二乘所说之三十七道品(五根、五力、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大乘佛法中亦包括此三十七道品。七菩提分:1、择法觉分:又名择法觉知,以无漏智慧择法眼,去选择是法非法、正法邪法、真法伪法、实法虚法,能从正而舍邪。2、精进觉分:依真正法门往前精进修行。3、喜觉分:「喜」有正邪之分,有依正道修行而欢喜,亦有依邪道修行,堕于颠倒诳喜。凡是依欲念而行,是为颠倒,应以禅定、佛法为喜,所谓「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得闻佛法,知其高深奥妙,故生欢喜心。4、除觉分:明辨是非,取正除邪。5、舍觉分:舍离一切不当者,如坐禅不可执著好处,不可贪恋境界,应该舍离。6、定觉分:无所执著,有智慧就生定。你们若是昏沉,则应以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以对治之。若是有焦躁之心,则以除觉分、舍觉分、定觉分以对治之。7、念觉分:心有昏沉或焦躁皆是「念」。发菩提心之人,必须依照七菩提分修行。能依七菩提分而行,致身心安稳,故谓「行步平正」,是用功得力的表现。
「其疾如风」:此车被大白牛拉著,风驰电掣的向前走表示前进不退之义。「风」有清风,有飓风,此「风」可以是清风,亦可以是飓风。何以故?你被此风所吹而觉清凉舒畅,则可谓清风。但亦可算是飓风,因为此风能吹毁一切天魔外道,去一切邪见。「其疾如风」譬喻八正道,修道人应依八正道修行;1、正见:必须具足正知正见,以无漏智慧破除一切邪知邪见。非礼勿视是为正见。2、正思惟:非礼勿听是也,由所听闻而起思惟。3、正语:非礼勿言即正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切勿背後评论他人过失,应尽量包涵。大家有缘才会聚在一起修道,故应隐恶扬善,免起过咎,而使他人生退心。4、正业:非礼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