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譬喻品第三
喻四谛。三十子及五百人既已出离火宅,到无学位上,对苦、集、灭、道四谛法已明了。众生未得度时,佛站在门外,为众生在火宅中而担忧。因佛具大悲心,不愿舍离众生,唯恐众生在三界中坠落。现见众生已免于灾难,故无所顾虑,佛遂坐「师子座」上。此时佛深感快乐。以前佛未遇具有大乘根性的众生,现在教化小乘众生已圆满,将要度大乘众生,故昇「师子座」。已应得度的众生,此等众皆已得度,大乘众生已成佛,故「而自庆言,我今快乐」。「此诸子等,生育甚难」譬喻佛教化众生,并不容易。我们天天讲经说法,弘扬佛法,也不容易。你们初遇佛法时,对佛毫不认识,现已学佛法一年,仍对佛法半信半疑,可见教化众生实不容易。佛在三万亿佛时教化众生以大乘法,故谓「生」,此等众生的菩提根在二万亿佛时已生长出。讲经说法责任重大,不可轻率乱讲,若把经义说错,使听者误入歧途,那麽你的果报是坠地狱。佛在三万亿佛以前已以大乘佛法教化众生,期间有少数众生成熟,故云「育」。佛历尽千辛万苦,久经劫数,才得栽培出大乘的种子,大乘的根基,故云「甚难」。「愚小无知」:譬喻众生的善根微薄,常被妄想所覆。
人缺乏智慧,才生五浊,而致受果报,故「而入险宅」。「多诸毒虫,魑魅可畏」:譬喻三界中利使和钝使。「大火猛焰,四面俱起」:譬喻三界火宅中有八苦、四倒(非常计常、非乐计乐、非我计我、非净计净)。「而此诸子,贪著嬉戏」:众生起见爱惑,执著见爱,不能放下。「我已救之,令得脱离」:佛已救拔众生,离诸苦难。「是故诸人,我今快乐」:所以在一切人中,我是最快乐者。
尔时诸子知父安坐皆诣父所而白父言愿赐我等
三种宝车如前所许诸子出来当以三车随汝所欲
今正是时唯垂给与
「尔时诸子,知父安坐」:尔时诸子得出火宅,见其父端然安坐于师子座上,乘机向其父讨车,譬喻佛正宣畅妙法莲华经大乘妙法时。「皆诣父所,而白父言」诸子恭敬地到父前,而白父言:「愿赐我等,三种宝车,如前所许」:譬喻彼等仍执著于小乘法、中乘法而对大乘法心怀疑惑。
以佛威德住世说法这麽久,一般众生尚且生疑惑,难怪现在人对法华经的道理,半信半疑,与佛理得不到相应,皆因没有真正深入了解,真正生信心故。应除去以往一切的邪知邪见,生真正信心。「诸子出来,当以三车」:诸子已从火宅出来,当以三乘法度众生。「随汝所欲」:佛曾说三乘法,随个人所爱好而得证果。在法华会上,既然说三乘法是方便法门,必定有大乘法以教化众生,故云:「今正是时,唯垂给与。」
长者大富库藏众多金银琉璃阵磲玛瑙以众宝物
造诸大车庄校严饰周匝栏楯四面悬铃金绳交络
「长者大富」:譬喻佛乃是三界至尊至贵之大富长者,佛在印度贵为太子,有转轮王德,而出家修行,并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所谓「三觉圆,万德备」。「库藏众多」:「库」是用以储存粮食的仓库。「藏」是藏于地下的宝藏。以「库」譬喻人的六根,内储如来藏性;六根门头显视宝贵的觉性。「藏」譬喻一切万行。以六度之法,庄严万行,每一度中皆具足万行,每一行中亦具足六度,所以六度万行是息息相关。一切法具足一切行,一切行中,也具足一切法。以无量行修无量法,以无量法成就无量行,故云:「库藏众多」。
「金、银、琉璃、砗磲、玛瑙」:譬喻佛的四智,如无价珍宝。四智即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以众宝物,造诸大车」:世界上有各色各样宝物,佛的法亦不仅限于四智,也有各种不同的法,如七菩提分、八圣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等。以种种法门,成大乘佛法;大乘法是由一切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