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信解品第四
为一,佛即众生,众生即佛。二乘人止于中化之城,譬如一些人,未出家前,精勤修道;出家後,却渐退菩提心,且常为自辩护:「我已受具足戒,即使不修行也没关系,毛病可以不用管,懈怠些又何妨?」此即二乘人所为,得少为足,既不自利,又不利他。
我等在迷,长处暗夜,但知乐小,畏苦求空,破除无明烦恼,得脱三界,住于有余涅盘,以为究竟,为报佛之恩,但于佛智慧,不知上求佛果,下化众生,只求己乐,是以汝等应明了,为何佛陀常责二乘人为焦芽败种,非行佛道。
我等虽为诸佛子等说菩萨法以求佛道而于是法
永无愿乐导师见舍观我心故初不劝进说有实利
我等虽为佛弟子,在般若会中,蒙佛加被,为菩萨说大乘经,却对大法,无一念好乐之心,如来见而暂舍大法,只说修四谛十二因缘可证四果等法,并不鼓励我等修六度万行,可成佛果之菩萨道,乃由观我心,非是希求大法也。
如富长者知子志劣以方便力柔伏其心然後乃付
一切财物佛亦如是现希有事知乐小者以方便力
调伏其心乃教大智
佛以方便力,示现为一位平凡之老比丘而度化二乘人,施以权巧方便法,潜移默化,使其心调伏,而後令入佛智。
我等今日得未曾有非先所望而今自得如彼穷子
得无量宝世尊我今得道得果于无漏法得清净眼
我等长夜持佛净戒始于今日得其果报法王法中
久修梵行今得无漏无上大果我等今者真是声闻
以佛道声令一切闻我等今者真阿罗汉于诸世间
天人魔梵普于其中应受供养
我等何幸,得授密意,昔所未有,非是本心先有指望,而于今日蒙佛开示,自然而得,清净佛眼而开佛知见。「得道」者,即得实相道。得果者,即分得无上菩提大乘圣果。无漏法者,中道不漏二边。
我等昔来于无明长夜,修持如来清净戒行,始于今日得闻佛开权显实,我等闻佛如是法,悟知成佛真实果报。换言之,净戒乃成真实缘因,故得妙报。梵行为成真实了因,故得妙果。所知所见,即正因理性法身德也。
真是声闻,真阿罗汉者,昔来我等闻声入道,名小乘声闻,今者是大乘声闻罗汉。圆满初住位,一分真一切分真,即是分证十界三德,但就其本位开权显实,故云声闻阿罗汉。于三界中诸天世人魔王梵王,普于天人大众中,以修如来智慧之故,皆应受其恭敬供养。
身为出家人,皆不得为利养而随便接受施主之供养;须知若汝三心未断,则滴水亦难消矣。经云:「三心不可得」。何谓三心?即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者,已成过去,故不可得。现在心,刹那间成为过去,乃无常。未来者,还未到来,故云不可得。
出家人若三心未了,而接受施主之供养,莫论饭食难消,即使是清水一杯亦难消受。食时若习五观,真修办道者,即使是铁亦能消化。五观:(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表示不拣食物之好坏,不分别、不贪著,一律平等食用。「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除贪欲,故观想吃东西犹如食药物,以防止此身形体枯瘦也。
世尊大恩以希有事怜愍教化利益我等无量亿劫
谁能报者手足供给头顶礼敬一切供养皆不能报
若以顶载两肩荷负于恒沙劫尽心恭敬又以美膳
无量宝衣及诸卧具种种汤药牛头栴檀及诸珍宝
以起塔庙宝衣布地如斯等事以用供养于恒沙劫
亦不能报诸佛希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