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回:办义赈善人是富 盗虚声廉吏难为
不见,他造了一篇谣言,说问过洋人,簿子上没有余某人的花户,所以无从查起。一面先行电禀,一面预备自行回省。
这日正想夜里趁招商局轮船动身。早晨还在栈房里默默自想:深悔自己多事,凭空的要捉人家的错处。如今人家错处捉不着,自己倒弄了一场没趣。越想越没味。正在出神的时候,忽然门上传进一个手本,又拎着好几部书,又有一个黄纸簿子,上面题着万善同归四个大字。藩台见了诧异。忙取手本看时,只见上面写着总办上海善书局候选知县王慕善。又看那几部书:一部是《太上感应篇详解》,一部是《圣谕广训图释》,一部是《-阴-骘文制艺》,一部是《戒淫*宝鉴》,一部是《雷祖劝孝真言》。藩台看了,心上寻思道:原来都是些善书。刻善书固是好事,但他忽然要来找我,却为何事?心上正想回复不见。那个拿手本的二爷说道:这位王老爷据他自己说起,真正是个好人。自从他开了这个书局之后,所有的淫*书已经被他搜寻着七百八十三种,现在一齐存在局中,预备大人调查。有些书外头都没有板子,只有他那里一部。他随身带个手折,都开的明明白白,预备当面呈上来的。藩台一听这话,心上便想:姑且叫他进来问问再说。我生平淫*书亦算看得多了,那时奉有七百八十几种?他既然有,姑且调来看看。等到看过,再出示禁止不迟。主意打定,便吩咐了一声请。
少停王慕善进来,磕头请安,自不必说。归坐之后,藩台先问他:这个局子是几时开的?一共刻了多少书?王慕善道:回大人的话,从卑职曾祖手里以至传到如今,一直以行善为念。到卑职父亲晚年,就想创个善书会;苦于力量不足,没有办得起来。卑职仰承先志,现在虽然粗具规模,然而经费总还不够,所刻的书亦有限得很,刚才呈上来的几部都是的。卑职此业,一来想求大人提倡提倡;二来还有和篇淫*书目录,等大人寓目之后,求大人赏张告示,严行禁止,免得扰乱人心。一面说,一面又站起来把呈上来的书检出二部,指着说道:凡事以尊主为本,所以卑职特地注了这部《圣谕广训图释》,是专门预备将来进呈用的。这一部《太上感应篇详解》,是卑职仰体制台大人的意思做的。听说制台大人极信奉的是道教,这《太上感应篇》便是道教老祖李老子先生亲手著的救世真言,卑职足足费了三年零六个月工夫,方才解释得完。意思想要再求大人赏张告示,禁止收贾翻刻,只准卑局一家专利;如此卑局方能持久,以后有什么善书,便可多刻几部。就是大人有什么著作,卑局亦可效劳。
藩台道:能够多刻几部原是极好的事;不过专利一层,我们做大宪的人,只能禁人为非,那能禁人向善,至于提倡一节,亦是我人应尽之责。什么《圣谕广训图释》、《太上感应篇详解》,你明天可送几百部来,等我下个公事,派给各府、州、县去看。王慕善道:卑局里的书能得大人如此提倡,将来一定可以畅销。卑职回去就在每部书的面上加上奉宪鉴定四个大字。明天每样先缴进两百部来。藩台道:很好。王慕善道:请大人的示:这笔书价,卑职还是具个领字由大人这里来领呢?还是等到大人回省之后再到大人库上来领呢?藩台初意,以为他这些善书虽然卖钱,至于这一二百部一定是捐送给各府、州,县看的。今见他论到书价,心上便有点不高兴。楞了半天,说道:即然想要劝人为善,最好把这些书捐送与人家,如果要人家拿钱,恐怕来买的就少了。王慕善不禁一惊道:回大人的话:三部、五部,卑职还捐送得起;再多,不要说是卑职捐不起,就是卑局里也难支持得住!
藩台道:这开书局的经费是那里来的?王慕善道:都是捐得来的。说着,又把那本《万善同归》的簿子翻了出来,查给藩台瞧。一头指着,一头说道:这是某军门捐洋银五十两,这是某中丞捐洋五千元,这是某方伯捐银三十两,这是某太守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