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道虚篇
何况是在滚开的水中,下边还有猛烈的火呢!说他被放进开水里不死,这是虚假之三。人被淹没在水里,口不露在水面之外,说话的声音不能传扬。煮文挚的时候,他的身体肯定被淹没在鼎的水中,被淹没了,那么口就不会露出水面,口不露出水面那么说话就不会传扬。文挚能说话,这是虚假之四。一煮就死的人,三天三夜颜色一点不变,就是痴呆和傻瓜,尚且都知道是件神奇的事情。即使齐王无知,太子和大臣们也该看出这件神奇的事。认为文挚很神奇,就应请求齐王把他放出来,敬重、宠信、恭敬地侍奉他,向他问道。如今说他三天三夜颜色一点不变,又没有大臣们请求齐王放他出来的话,这是虚假之五。这也许是文挚确实被煮,一煮就死了,世人见文挚是学道的人,就无中生有的造出他不会死的后来。就像黄帝真死了,还传说他升天;淮南王犯了谋反罪,儒者的书上却说他成了仙。世人喜欢传说毫无根据的事,所以关于文挚的话一至流传到今天。

    【原文】

    24·17世无得道之效,而有有寿之人。世见长寿之人,学道为仙,逾百不死,共谓之仙矣。何以明之?如武帝之时,有李少君以祠灶、辟谷、却老方见上(1),上尊重之。少君匿其年及所生长,常自谓七十,而能使物却老(2)。其游以方遍诸侯,无妻。人闻其能使物及不老,更馈遗之,常余钱金衣食(3)。人皆以为不治产业饶给(4),又不知其何许人,愈争事之。少君资好方(5),善为巧发奇中(6)。尝从武安侯饮(7),座中有年九十余者,少君乃言其王父游射处(8)。老人为儿时,从父识其处(9),一座尽惊。少君见上,上有古铜器,问少君。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五年陈于柏寝(10)。”已而案其刻(11),果齐桓公器,一宫尽惊,以为少君数百岁人也。久之,少君病死(12)。今世所谓得道之人,李少君之类也。少君死于人中,人见其尸,故知少君性寿之人也(13)。如少君处山林之中,入绝迹之野,独病死于岩石之间,尸为虎狼狐狸之食,则世复以为真仙去矣。

    【注释】

    (1)李少君:字云翼。汉时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旧临淄)人。曾以“祠灶、辟谷、却老”的方术,得到汉武帝的宠幸。祠灶:祀祭灶神。辟:排除、断绝。辟谷:不吃五谷。却:退回。却老:不老,返老还童。上:指汉武帝。

    (2)能:而即能,故疑“能”是衍文。《史记·封禅书》作“能使物却老”,可证。(3)钱金:疑为“金钱”之误倒。《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均作“金钱”,可证。

    (4)《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业”后有“而”字,可从。饶给:富

    (5)资:凭借。

    (6)发:发现。这里是猜测的意思。

    (7)武安侯:田蚡(f6n坟)。汉景帝王皇后弟,汉武帝即位以国舅封武安侯,官太尉。窦太后死,任为丞相。

    (8)《史记·封禅书》“言”下有“与”字,可从。王父:这里指祖父。

    (9)疑:“从”后脱“其王”二字。《史记·封禅书》:“老人为儿时,从其大父”“大父”即“王父”,可一证。下文有“老父为儿,随其王父”,可二证。识(h@志):记得。

    (10)柏寝:即柏寝台。春秋时齐国的台名。台在今山东省广饶县内。

    (11)已而:不久。这里作后来讲。刻:铜器上的铭文。

    (12)以上事参见《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

    (13)性:生命。性寿:长寿。

    【译文】

    世人没有得道的功效,而有长寿的人。世人看见长寿的人,学道求仙,超过百岁不死,大家就说他们成仙了。用什么证明呢?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论衡简介 >论衡目录 > 道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