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本条讲肝胃虚寒,浊阴上逆的症治。
由于寒伤厥阴,下焦浊阴之气,上乘于胸中清阳之位,厥气上逆,以致产生干呕、吐涎沫、头痛等症。这里须要明确的,所谓吐涎沫,是吐出清涎冷沫,与痰饮不同;其头痛大多在巅顶部位,与三阳经头痛有别。前者是厥阴寒邪于胃,胃阳不布,因此产生涎沫,随厥气上逆而吐出;后者因厥阴的经脉与督脉会于巅顶,所以阴寒之气能够随经上逆而为头痛。太少二阴均无头痛,独厥阴具有,就是这个缘故。然而桂枝汤症也有头痛干呕,似与本症相同,其实毫无同处。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汤洗七遍)、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六两(切)。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原文】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译文】
呕吐而见发热的,主治可用小柴胡汤。
【评析】
本条讲厥阴转出少阳的症治。
厥阴与少阳相为表里,少阳病进,可以转入厥阴,厥阴病衰,也可转出少阳。此条列于“厥阴病篇”,且症见呕而发热之少阳症,故谓厥阴转出少阳也。然此症与阴盛阳虚气逆之呕迥异,所以此症出“厥阴篇”,亦有利于鉴别辨证。
【原文】
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译文】
伤寒病哕逆而又腹部胀满的,应察看病人的大小便,是哪一方面不通利,采取因势利导的方法,病就可以获得痊愈。
【评析】
本条讲实症哕逆的施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