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征。

    凡厥,泛指许多厥症,不是单指寒厥、热厥,他如蛔厥、痰厥、水厥、冷结关元之厥等都包括在内。这许多厥症,成因尽管各别,但其病机总不外乎阴阳气不相顺接。而阴阳气不相顺接,必然手足厥冷,因此,手足厥冷又是各种厥症的共同特征。厥冷是逆而不顺的表现,所以又称为手足逆冷。

    【原文】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①,非蛔厥②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③,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注释】

    ①脏厥:内脏真阳极虚而引起的四肢厥冷。

    ②蛔厥:因蛔虫窜扰而引起的四肢厥冷。

    ③脏寒:这里指肠中虚寒。

    【译文】

    外感病,脉象微而四肢厥冷,时至七八天,出现周身肌肤都冰冷,病人躁扰不安,没有片刻安静,这是内脏阳气极虚所致的脏厥症,并非蛔厥症。蛔厥症的症候,是病人有发作性的心烦腹痛,让病人安静却又时而发作心烦腹痛,这是肠中有寒,蛔虫不安其位向上钻入膈内(胆道)所致,过一会儿烦痛就会缓解。进食后,又出现呕吐、腹痛而烦的,是蛔虫闻到食物气味上扰而致。此外,病人常有呕吐蛔虫的表现。蛔厥症,可用乌梅丸主治,乌梅丸还可主治久泻。

    【评析】

    本条讲脏厥与蛔厥的辨症以及蛔厥的治法。

    脏厥与蛔厥,都可见到脉微肢厥,但预后迥然不同,脏厥的病情危重,预后不良,蛔厥则预后较好,必须明确区分。脏厥的厥冷程度严重,不但肢冷,而且周身肌肤俱冷,良由真阳极虚,脏气垂绝,病人躁扰而无一刻安宁;蛔厥的厥冷程度较轻,虽然脉微肢厥,却无肤冷,由于肠寒而胃热,蛔虫不安而向上窜扰,病人时静时烦,得食而呕又烦,并且有吐蛔的病史,足资鉴别。这种蛔厥属于上热下寒,所以治宜苦酸辛寒热并用的乌梅丸,此方功能清泄上热温脏安蛔,所以能主治蛔厥。

    乌梅丸方

    乌梅二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一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六两(去皮)、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两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原文】

    伤寒热少厥微,指头寒,默默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

    【译文】

    外感并邪热郁遏较轻,四肢厥冷轻微,病人仅指头发凉,神情沉默,不想进食,烦躁不安。经过几天,出现小便通畅、颜色清亮的,这是里热已经解除的征象,此时,病人如想进食,表明胃气已和,其病即将痊愈。若热邪加重出现四肢厥冷并见呕吐、胸胁满闷而烦躁的,此后则会出现便血的变症。

    【评析】

    本条讲热厥轻症的转归与辨证。

    厥有轻重,热少厥微,当是热微厥亦微的热厥轻症,所以仅仅是指头寒。由于阳热内郁,胃气不苏,故精神默默,不欲进食;阳郁必求伸,所以又烦躁不安。

    病经数日之后,有转愈和转剧两种转归;见到小便利,色白,表明里热已除,阴液恢复,欲得食,则胃气亦和,因此知为转愈;如果厥冷的程度加重,并且呕而胸胁烦满,这是因阳郁更甚,而木火犯胃,胃气上逆,形成热深厥亦深,则为病势转剧。若再久延未解,势必损伤阴络,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伤寒论简介 >伤寒论目录 >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