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无体。有见无觉。相织妄成。是第一重。名为劫浊。汝身现抟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令留碍。水火风土。旋令觉知。相织妄成。是第二重。名为见浊。又汝心中忆识通习。性发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又汝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汝等见闻元无异性。众尘隔越。无状异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异失准。相织妄成。是第五重。名为命浊。
阿难,你看到虚空遍在于十方世界,但是你不能认识到空和见不可分,有见即有空,有空即有见,空即是见,所以有空而无空的体,见即是空,所以有见而无见的觉知,如此见与空交织妄成,这是第一重浊,叫做劫浊。你的身体由四力大捏合而成,见闻觉知种种知觉的局限使你产生滞碍,水火土风的旋转使你能知觉,四大与觉性如此妄乱交织,这是第二重浊,叫做见浊。在你心中忆想记诵,生发起认知觉见,从而现出六根六尘,它们离开尘物无自己的相,离开觉知无自己本性,如此二种矛盾,也只能是妄乱交织而成,这是第三重浊,叫做烦恼浊,你朝夕之间都在生灭之中不曾停息,但你的知见却每每想要滞留于世间,可是你的欲求业力又常要追随于种种环境,如此妄乱矛盾交织而成、就是第四重浊,叫做众生浊。你们的见闻本来并没有差异,由于种种尘物的隔绝,莫名的差异就由此生出来,本性上你们可以相知,但是一经适用见闻,你们之间就生出对立,从而使同和异失去标准,如此妄乱交织而成,是第五重浊,叫做命浊,
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沈。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
阿难,你想要让你的见闻觉知能够契合于如来的常、乐、我、净四种涅槃功德,就应当选择识生死的根本,依凭不生不灭圆湛妙性而建立,以此湛净妙性去旋转种种虚妄生灭,归返本觉,得获本真明觉的无生无灭的真性,这才叫做因地心。以此为因地初心,然后方能圆成你的果地修证,这就像是澄清浊水,将其贮藏于静器之中,盛器长静不动,泥土灰沙等就会沉淀,清水就会现出。这就叫做初伏客尘烦恼。去掉泥土,澄纯清水,就叫永断根本无明,此时,认知了别是精纯无杂,其中一切变现出来的事物都不能成为烦恼阻碍,都能契合于涅槃清净妙德。发觉菩提心二种决定不移的道理中第二个是,你们决定发菩提心求取无上菩提,于菩萨乘中生出大无畏勇猛,决定舍弃种种有为相,就应当详审出烦恼的根本,本是从无始中来,因业力的发动而滋长生发。并且,还要详审是谁在造作,谁死领受。
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
阿难,修证菩提如果不能详细审视烦恼的根本,就不能知道虚妄根尘在哪里发生颠倒。不知道颠倒处,怎么去降伏它呢?又怎么去求取如来果位呢?阿难,你看世间的人在解结,但又不知道结在哪里,怎么知道如何去解开它呢?但当你欲解结时,你不知虚空已经被你肢解分裂了。为什么呢?因为虚空并无形相,本来就无结可解。如果虚空被肢解,这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