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的头吧?一时,他就惊恐无状狂跑而去。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人为什么会无故狂跑?富楼那说:这个人心生了狂想,再无其它原因。如来说:妙觉圆明心本来即是圆妙的,既然说它生起妄乱,怎么会有原因呢?如果有所原因,又怎么说它是妄乱生起的呢?种种妄想并无本因,而是自身由微细而渐粗,次第辗转相互为因的。迷从迷中集积起来,遍历世间劫时,虽然佛已经阐明了这些,仍旧不能返回到妙圆觉心来。迷惑的原因,从迷疑里生出。认识到迷疑没有本因,妄想也是无所依持,既然没有生起,如何能将它灭去呢?得到菩提智慧的人,就像睡醒的人说梦中之事,尽管心中将梦中之物看得清清楚楚,可是他怎么可以取得到梦中之物呢?何况没有原因,也就是本来一无所有。像城里的演若达多,怎么会有原因去惊恐自己的头没有了呢?如果狂性一停下来,头不是仍然在自己身上吗?实际上即使狂性不停息,头也从来没有遗失啊!
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富楼那,这就是妄想的本性,它是因为什么而能存在呢?只要你不去追随世间相续,众生相续和业果相续,断绝这三种缘,杀、盗、婬这三种恶业的细因就不会生起,那么,你心中如演若达多一样的狂性就会歇止下来,狂性一旦歇息,就圆满成就了菩提妙心。无比净明心本来遍在于法界,并不是因人才得到,为什么要去辛劳精勤去修证它呢?这就譬如有人在自己衣服缝隙中有如意宝珠而不自知,反而却因为穷困到他乡去奔走乞食。虽然他贫穷,但是宝珠并没有遗失,这时,突然有智慧之人指示出来,于是他便能随心所愿,过了富裕的日子,这时,他才悟解到,神珠自己本有,并不从外而得。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婬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斯则因缘皎然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我从因缘心得开悟。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今说菩提不从因缘。则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说自然成第一义。惟垂大悲。开发迷闷。
这时候。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对如来说:世尊宣示之贪杀、贪盗、贪婬三种恶业,又宣示了断绝三种相续的缘,三种因就无从生起,然后像演若达多那样的狂性就会歇止,狂性歇止即是菩提,菩提遍在法界并不因他人而有。这里因缘的作用皎然分明,为什么如来要完全放弃因缘的说法呢?我就是悟解到因缘的道理才得开悟的啊!世尊,不止像我这样年少无知的有学声闻修习者是这样,既使是今日法会中的大目犍连、舍利弗、须菩提等德高望重的修行者,他们都是从老婆罗门修道者那里听闻到佛所说的因缘之后,才发心开悟而成就无漏智慧的啊!如来今日说菩提妙心遍在法界,不是因缘所生,那么,王舍城里拘舍犁等外道修行者所说的自在自然,不就成了佛法的一义谛了吗?恳请如来垂赐悲心,开启我的迷闷吧!
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灭除。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缘自然。理穷于是。阿难。演若达多。头本自然。本自其然。无然非自。何因缘故。怖头狂走。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菩提心